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新疆兵团

首页 | 聚焦 | 视频 | 军垦文化 | 我是兵团人

 首页 > 新疆兵团 > 军垦史话

五十载屯垦写华章

2010-07-21 16:55   来源:中广网兵团频道    打印本页 关闭

    

五十载屯垦写华章

——写在八十七团建团五十周年之际

    50年风雨历程,50年艰苦创业,50年开拓奋进,兵团农五师八十七团几代军垦儿女,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谱写出了50个春秋开发建设道拉达的壮丽诗篇。

    八十七团所在地——道拉达,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的温泉县境内,全团现有总人口5383人,少数民族占全团总人口的20.3%,由汉、哈、维、蒙、回等九个民族组成。全团总面积43万余亩,其中草场面积34.92万亩,耕地面积5.09万亩,2001年以来实施退耕还林1.2万亩。

    八十七团的前身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队伍。1949年,随王震将军挺进新疆,驻扎在哈密地区。1960年2月,奉自治区、兵团党委的命令,农五师从吐鲁番红星三场抽调198名干部职工,由刘效孟带队,西迁温泉县安格里格地区组建红星十四场,拉开了在西部边陲屯垦戍边建设道拉达的序幕。按照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的方针,,经过三年艰苦创业,垦荒1560亩,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并上交国家公粮。1963年与国营温泉县红旗农场合并组建边境农场,团部迁往道拉达镇,统编为农五师红星七场。1965年与工一师温泉农牧场合并,兵团统编团场番号改为八十七团。三代军垦儿女在道拉达这片亘古荒漠上垦荒造田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

    然而十年动乱,使八十七团的农牧业生产和开发建设遭受了严重的创伤,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生产效益低下,生产水平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职工思想不稳定,生产积极受到挫伤。由一个每年向国家上交商品粮的产粮基地变为一个仅能以粗粮为主食的消耗单位,团场经济也走向崩溃的边缘,十年间累计亏损392.07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福音。八十七团党委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团场的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各项生产与建设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健康发展阶段,团场呈现出了巨大活力。1982年,全团粮食总产一举突破6324.1吨,创建团以来最高纪录,财务也一举扭转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当年财务赢利39.43万元。

    改革开放,给团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团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抓住“主体”,发展“两翼”,兴办家庭农场,发展庭院经济,为职工家庭搞好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全团职工告别了等级工资制,到1985年,全团兴办各种家庭农场108个,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体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团办工业悄然兴起,优化了团场产业结构,增强了团场经济基础。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对精神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团场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增强职工道德素质,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形势下焕发了新的生命。

    由于八十七团地处阿拉套山的中哈边境,这里的年有效积温低,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团场的经济发展,1991年被列为国家边境团场。在兵团奋起二次创业,再创辉煌的号召下,八十七团全体干部职工不因自然条件而退缩,不因贫困而气馁,积极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科教兴团战略,抵御多种自然灾害,实施职工素质培训工程,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消除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对社会主义的感情,使屯垦戍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

    进入新世纪,团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改革步伐,依托独特的地域与资源优势,努力探索发展特色经济,合理调整作物结构,坚持红、黄、白(酱用番茄、制种玉米、细毛羊)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加快了绿化、美化、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对1.2万亩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加快了团场小城镇建设。为帮助职工群众摆脱困境,团场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帮困工程,开展结对帮扶,依靠集体力量战胜灾害,做到大灾面前有大爱。使团场各级党组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蔚然成风,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职工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

    实现团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在实践中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团党委的目标追求。2009年,是团场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7?5”事件、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团党委团结带领全团干部职工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全团完成生产总值6285万元,连续5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农业一线职均收入超过2万元,全团职均收入达1.5万元。团场的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的“三化”建设逐步迈向快车道。

    在50年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依然是八十七团的主导产业,在团场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团场的发展写下了光彩的一笔:1988年被自治区评为“连续十年丰收先进单位”,1989年被兵团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团场”,1990年503亩玉米单产1067公斤,创全国春玉米最高单产纪录, 1999年又成为兵团第一个实现万亩玉米超吨粮的团场,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经过几代军垦儿女的共同努力,该团已成为驰名疆内外的玉米制种基地、酱用番茄原料生产基地,万亩沙棘林基地建设正在实施中。
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农业机械与之相适应。随着大马力农用机车入住团场,农业机械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起点,目前全团有各类农用机车226台,其中,大马力机车8台,大型农用拖拉机32台,各类播种机50多台,农业机械总动力5368千瓦,精耕细作、精量播种成为农业生产丰产丰收的有力保障。

    八十七团属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在六七十年代,灌溉管理初放,渠系不完善,工程配套不齐全,渠系干、支、斗渠防渗率低,加之灌水方法落后,大水漫灌,造成水土资源浪费严重。进入80年代,团场加大对农田水利投入,加强渠道防渗能力,改进灌水方法,制定节水措施,改进工程性土地平整,逐步降低了灌溉用水量。2007年,该团先后利用国家项目资金2000万元,自筹资金1200万元,在团部地区4个连队发展河水自压滴灌,使36000亩耕地摆脱了漫灌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减少了水土流失,节约了成本,增加了产量。有数据为证:采取漫灌浇水模式时,番茄的单产一直徘徊在4000公斤左右,2007年,该团大面积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番茄单产提高到了7000公斤,番茄种植户的收入从过去的1万元,增加到3万元,节水农业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农业生产的又一次革命。

    畜牧业是团场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经过50年的精心培育,团场养羊业发展迅速,驰名中外的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已经发展到3万只,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优质细毛羊生产基地”,1990年正式成为纺织工业部新疆羊毛基地十二个成员之一,1999年被列为兵团超细型“U”品系羊繁育基地,该团生产的羊毛在北京、西安、南京等大城市的羊毛拍卖会上,以其纤维长、弹性好,净毛率高,细度、耐拉强度俱佳而成为抢手货,深受客商青睐。

    近年来,团场深化畜牧业改革,将公有羊只买断经营、作价归户。为了让少数民族牧工尽快富裕起来,团场出台优惠政策,对买断经营的羊群,每年上交10%的羔羊,交够基数后,公有羊只归牧工自己所有。并给予基础设施和饲草料保障,此举极大地调动了牧工的积极性,牧工收入快速增长,去年全团牧工平均收入达18000元。2009年,该团制定了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使团场畜牧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团场要振兴,必须要大力发展工业。没有团场工业现代化,就没有团场的现代化。”这是八十七团党委一班人所形成的共识。回顾八十七团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发展团场工业,几代军垦人在道拉达这片热土地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从建团初期,第一代军垦人为了求生存,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开荒运动。在机力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用人力,用最原始的工具开荒造田。当人们从开荒中,体验到现代机械作业功率大于人力时,于是团场就有了第一个工厂——机械修造厂。主要对机车、农具进行维修保养,简单制作一些农具,这只能是一个作坊式的加工车间主任。

    后来,为了解决生产出的小麦、玉米原粮能够加工成面粉,就建起了第二个工厂——粮油加工厂。在当时,这是团场最好的工业企业了。相继办起了玻璃钢厂、沙棘饲料厂,包括后来建起了小型水电站。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团办工业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没有一个大的发展时期,也不曾有过太多的辉煌。水电业在八十七团工业发展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团场先后建起了4座水电站,装机容量3650千瓦/时,每年为团场创造效益上百万元。为了把工业做大做强,八十七团以团部为依托,建造了一个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规划面积为760亩,分为农副产品加工配套区、果蔬原料加工区、良种加工区、饲料加工区、环保材料加工区等七个产业片区,以基地带农户,以加工促效益,从而实现团场的跨越式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八十七团历届党委都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注重对科技人员的选拔培养,重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机具的改造,这是团场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的根本原因所在。

    八十七团50年的奋斗历程,可以说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团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光荣的历史,历届党委都十分重视,在建团初期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能把人留住,并从事开发建设靠的就是深入细致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团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团场精神文明和思想政治工作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上了新台阶。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认真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团党委进一步加大干部管理力度,严格实行干部问责制,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和优秀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把人才强团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加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团党委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落实“六禁止”: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禁止私人从事营利活动;禁止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禁止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谋取私利;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友及身边的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努力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及时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创出了自己的特色。近几年,团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每年都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需要,制定出切合八十七团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路,对全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系统的安排,确定指导思想,明确工作任务,提出工作原则,规范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团党委提出了“凝聚力工程”和“素质工程”两大政治工程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十个一”工作法,近几年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推行全年工作目标化,目标工作阶段化,阶段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责任化,责任工作奖惩化的“五化”措施,以抓阶段、促全年、抓落实、促进步、抓过程、促结果,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对全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教事业稳步发展。八十七团的教育事业是随着团场经济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到初具规模,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团场的普通教育开办了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设立了中央农广校工作站,提高职工素质工程培训和打造学习型组织,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实用型人才。50年间,共向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2000余名,为团场培养初、高中生近5000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顺利通过兵团验收,“双基”工作通过国家复审。

    ——卫生事业日新月异。伴随着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团场的医疗卫生事业已得到了同步发展,由建团初期的仅有1间卫生实、2名护士,发展到现在的住院楼和门诊楼,50余名医护人员。心电图、彩超机、X光机等一些先进医疗设备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团场的医疗水平,有力地保障了职工群众的身体健康。团场被兵团评为“一甲医院先进团场”,初保工作达到国家标准。

    ——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7个农业连队都建起了职工综合文化室,团部建起了休闲文化广场,数字有线电视得到全面普及,手机、程控电话及一些高档次的文化、体育用品已进入普通职工家庭,广大职工群众对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打造学习型组织,锻造学习型职工成为一种新时尚。

    ——团场城镇化建设初见端倪。近年来,团场采取多方筹资3000多万元,用于团部小城镇建设,整修团部道路,安装路灯,修建学校教学楼、医院住院楼和20栋职工住宅楼,设置了局部合理的上下水暖设施,对团部四周进行了必要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与此同时,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已有3个连队达到师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标准,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坚持长期开展。

    忆往昔,五十载屯垦写华章,春花秋实。

    看今朝,道拉达沧桑起巨变,前程似锦。(通讯员 何奇标)

责编:达晶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