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新疆兵团

首页 | 聚焦 | 视频 | 军垦文化 | 我是兵团人

 首页 > 新疆兵团 > 作品欣赏

挪步园之行

2011-01-22 12:35   来源:中国广播网兵团频道    打印本页 关闭

    

 

(作者:商锦芳)
   到挪步园是因为我的高中同学家在那里,况且又是有名的旅游避署之地,便去了。

   挪步园因盛产云雾茶而出名,山间常年雾气笼罩,且只取清明前的三片嫩芽制作而成,故品质极佳。由着这名气,世人又发现,挪步园夏季不热不燥,时而微风细雨,时而凉风习习,极好的避署之地。每年夏天便有些不忙的人到山上来消遣。

   去挪步园是中秋时分,山间已露出些秋意。绿色丛林中,夹杂着一簇簇的黄,有的是一大片,有的是星星点点。山连绵不断延伸着,满眼的秋景也跟着向前铺展,这美丽的画卷总也展不完。中巴车在沿河山路上颠簸,路是土路,下雨天留下的车轮印清晰可见,有些已形成了两条明显的沟,车辆过来,轮子顺着沟里走方能平稳通过。路是依山而建,碰到陡峭地段,车子几乎是垂直而上,这样的路段,我认为躺着睡个觉,做个美梦了是最好不过了。

   车子走到一堆乱石头的地方停下了,朋友说到终点站了,剩下三分之二的路要步行。

   幸而我有心里准备,特意穿了双运动鞋,朋友告诉我,爬山的鞋子大小一定要合适,大了容易松动,走起来费劲,小的挤脚,爬起山来只怕更疼。鞋底要软,也不能太薄。

   路边的野花很多,大多叫不上名字,却也美得别致,在少有人问津的地方开得热烈。也有些野果子,我们一路走着,一路摘野果子吃,包里还带了些零食,算是午餐。渴了就喝山泉水,泉水甘甜冰凉,解渴又降温。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大约走了三个小时,朋友的家到了。

   朋友的家是四间土屋,看外观应该是有些年月的,木头制的窗子,屋里很暗,就是外面阳光明媚,在屋里也觉得是到黄昏了。朋友娣妹五人,她排行老三,因为兄弟姐妹们不是去工作了,就是去上学了,家里大多数时候只有老两口在家。因为我来子,朋友的妈妈把他们平时住的最大的一间卧室让给了我。房子里有两样电器,一样电灯,还有一个很大却不能用的音箱。

   傍晚时分,朋友的的爸爸回来了,是骑着摩托车回来了,他在苦竹镇上班,也就是我们上车的地方。因为路途远,只好买辆摩托车了。我想,他每天这样骑着摩托车上下班,危险和辛苦不必说,就是油钱恐怕也不少,他每月的收入又不多,可见是一个十分顾家的男人。见面了我喊他们叔叔阿姨。

   叔叔带回了两斤肉,用黑豆炖了。吃了两天,我听叔叔阿姨说弄点菜,便很客气的说了声:“别再买肉了”他们抬头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叔叔下班,没有带肉回来。朋友家厨房里放着两斤左右的腌肉,阿姨说这是茶厂发给他们过中秋节的,放了很多盐腌的,咸得发苦,所以没有做给我吃,但这肉能放一两个月。我突然感到我这次到朋友家是多大的祸害。后来听朋友说,就连炖肉的黑豆都是阿姨送她上学时买的。

   山里气温低,很多作物长不出来,即使是长出来了产量也是很低。只有土豆长得最好,他们平日吃饭,饭里放土豆,菜也是土豆。只是我在他们家呆了四天,一顿土豆也没吃。

   他们也种些水稻,因为要作口粮,当时正是水稻成熟的时候,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去割。水稻长得很矮,稀稀拉拉得吊着几粒稻谷,也些地方光长苗子,不结稻谷。割完的稻子挑回家用棒子打出来,就送到石坡上去晒了。稻子里混着很多绿色的颗粒,有黄豆大小。朋友说,那是霉谷,因为接穗的时候下雨多,便霉上了,那东西不能吃,要一颗一颗挑出来。打下的稻子不多,因为平日只有叔叔阿姨在家,再添些土豆,也够一年吃的了。

   朋友家的地大部分都种上了茶树,就是名气很大的云雾茶,这是他们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年清明节前夕,正是采茶的最好时机,每逢这时便要雇些人来采茶,采下的茶卖给茶厂,这就是茶厂给他们发肉的缘故了。然而,茶叶的大部分利益被茶厂赚走了,茶农收益甚微。

   房子的西面,有两个大的山峰,直冲云霄,便取名双峰山。我吵着要去爬那山峰,阿姨拿了个篮子,说顺便可以摘些杨桃。山很密,看不到路,阿姨在前面拨开草丛和灌木,给我们开路,山很陡,有些地方还要朋友拉我上去。山上有些板栗树,我看见结了果子,就跳起来够上面的枝条,朋友说,长在坡上的树结出的栗子有壳没仁,只有长在小沟里的树,水份充足,结出的栗子才饱满,我看了一下,真是这样。朋友说,双峰山上的栗树太高了,不好摘,明天可以带我去摘矮树上的栗子。双峰山真是名不虚传,我们爬了很久,大气直喘,估计也没爬到三分之一的高度,只好作罢,跟着阿姨摘杨桃去了。到了地方才知道,他们所说的杨桃就是猕猴桃,比市场上卖的个头小很多,吃起来很甜,那种甜味很纯正,似乎嘴里还留着香味,我承认,那一次,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猕猴桃。吃过瘾后,我们开始大量摘猕猴桃,阿姨使劲摇着杨桃藤,藤上的杨桃像下雨一样,噼里啪啦落了一地。我和朋友冲进雨林,捡了起来,足足捡了二十斤,里面有很多还是硬硬的,没熟,需回家放在米缸里,慢慢成熟。朋友说,山里的杨桃谁发现了就是谁家的,今天这个地方是他家最大的一颗树。不忙的时候,他们就到山上来找杨桃树,找到了,记准位置,就可以年年来摘了。

   第二天,朋友带我去老祖庙玩,这个老祖庙是黄梅县佛教的发源地,颇具名气的四祖、五祖就是从这里起源的。只可惜文化大革命时,把庙给毁了,现在的庙里没有佛像,没有和尚,只剩些断壁残辕,废墟里长了很多杂草。跟挨着老祖庙的有一家矿泉水厂,泉水来自于山上,没有大的泉眼,全靠山上的水一点一点往下渗,最后汇聚成小小的溪流,泉水经过层层过滤后,便可装桶出售了。这里的山民吃的也是这种水,我在朋友家看到,一根水管直通水缸,一点一点得向缸里滴水,这是叔叔从半山腰埋的管子,水里富含矿物质,对身体十分有益。所以,水厂的水卖得很好,往往供不应求。

   水厂今天来车子拉水了,司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我们便拉着他一起去划竹排。水厂边上有个水库,水库对面有大片的竹林,这些竹排是用来运对面的竹子的。踩在竹排上,脚便浸水了,好在当时天气不冷,也就没什么防碍。我和朋友站一头,司机站一头,一人拿一根竹杆当桨。竹杆在水里划起来,显得特别重,拨不动杆子,我和朋友两人使劲划,还是敌不过司机一人,竹排光在打转转,司机只好站在靠中间一点的位置划。水面微风飘荡,吹在脸上很清爽。也吹起了水面波光鳞鳞的鱼纹。水库很深,即使是这样很清澈的水,也不能见底,发出浅绿色的柔和光芒。伸水到手中,感受它的清凉,拨一捧水到同伴身上,引起了竹排上的水上大战,刹那间,笑声、尖叫声在山间回荡。

   竹排划到对岸,找了浅滩停靠,我们上岸了。上岸的地方是两个山坡的交界处,地势稍低,长了很多灌木,这里面最多的就是栗子树,准确得说还算不上树,因为很矮,仅一米左右,枝条上排满了小刺猬般的栗子,这却是极便于我们采摘的。用脚使劲来回搓栗子,便露出两三颗红色的果仁。果然都是粒粒饱满。去掉外壳,里面是嫩黄的果肉,有淡淡的甜味,口感仍是要比市场上卖的好上很多。我们拣果密的枝条采下来,用茅草拧成绳,捆成一捆。

   不远处有一面光面的山坡,山坡像是由一整块石头构成的,石头上刻了个10来平方大小的红色佛字,边上还有数百个小字。当时没有仔细研究石头上写了什么,只想着可能是哪位古人留下的。我们躺在石坡上,晒着下午的阳光,吹着山风,没有说话,似乎在与大山一起思考。

   傍晚时分,我们带着采好的栗子向回划,大家似乎有些疲倦了,没有来时的劲头,只想快点到家。到家时分,天已擦黑了,叔叔阿姨在家焦急得等着我们吃饭。

   呆了四天,我和朋友一起下了山,坐的是水厂的货车,水厂老板也在,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很和蔼。加上我们两人,车头的驾驭座便坐不下了,老板坚持让我们坐里面,自己爬上了后面的车厢。车子不断前行,我凝视着远处的山,山很美,人更美。

 

责编:李小倩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