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新疆兵团

首页 | 聚焦 | 视频 | 军垦文化 | 我是兵团人

 首页 > 新疆兵团 > 兵团人故事

当一名职工的好公仆—记三〇团苏学辉

2011-02-23 19:16   来源:兵团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乌鲁木齐2月23日消息   他虽说不是搞农业出生,但自从他调到农业连队后,通过自己对管理的不断摸索,今年,在他的指导下,六连棉花籽棉单产437公斤,籽棉总产264万公斤,职均收入8万余元,名列全团第一。

     带领职工促致富

     “要不是连长三天两头到地里帮我指导技术,我那能拿这么多钱啊。”12月21日,看着刚张贴出来的棉花兑现款时,职工何明斗高兴地笑了。

     今年,苏学辉调到六连后,把“提高籽棉单产、带领职工致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团“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培训,要求支部每名党员干部必须人手一份党报党刊,用以拓宽视野,开拓思维,使党员干部坐在课堂上是理论专家,走到田间地头是技术指导,来到职工的庭院中是职工的知心朋友。

     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今年的春夏播中,领导和业务人员每人一把尺子,一根绳子、一把勺子,服务到田间地头。在今年抗灾保苗中,苏学辉又及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一线调查灾情、查苗等工作,针对受灾严重的条田,及时联系机力和人力帮助其铺膜补种。在生产技术措施上认真落实“四早”即:早播种、早化调、早中耕、早灌水,使棉苗出现了苗齐苗壮。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阶段性的劳动竞赛活动,营造出了一个“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在生产管理上苏学辉以身作则,带领党员以及党员家属率先垂范,带头运用新科技,带头参加培训学习,带头走致富路。今年,该连党员干部以及一线党员均有自己的扶贫对象,从棉田灌水、除草、打顶、化控一包到底,使全连棉花通过帮、扶、带,真正实现了“千亩一展平、万亩一颜色”的丰产骨架。

     除此以外,该连还注重于培肥地力,加强对土地的投入,今年共投入油饼80多吨、滴灌肥300多吨。与此同时加强了“科技之冬”的培训力度,共培训25场次,培训职工达2600余人。职工的管理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棉花单产有了明显的提高,职工收入更是芝麻开花节节攀。

     狠抓稳定促和谐

     苏连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职责不仅是带领职工搞生产、抓经济、创效益,还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营造和谐、健康、稳定、团结的良好氛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抓好连队的稳定工作,苏学辉上任后,立即进入角色,首先从转变职工思想入手,在全连开展了“访农家、知农事、懂民心”活动,详细了解其职工群众的困难和对连队的意见和建议。在走访中,当得知连队职工龙文琼和漆秀容两家承包的一个条田,长期以来因机车作用不统一两人发生矛盾时,苏学辉立即做出承诺,一定要化解她们之间的矛盾,就这样,无论是在棉田,还是在龙文琼的家中处处都有苏学辉忙碌的身影,通过面对面的交谈,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找准矛盾的根源对症下药后,现在这两家关系终于融洽了,每天还一起上下班,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除此以外,连队“三无人员”以及贫困家庭也成了苏学辉关心的事,每到逢年过节,支部一班人都要带上面粉、清油亲自上门慰问。今年,连队有一名叫侯新喜的残疾人,因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腿残疾,为了让侯新喜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苏学辉经常给所在单位的弟弟沟通、商量,为他办理了居家托养手续。还不定期组织人员上门为他打扫卫生,使他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今年的大年初三,86岁的孤寡老人陈美芳,由于水管冻裂,自来水跑满了房屋。正当老人感到孤独无助时,苏学辉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带来修理工具,还专程跑到3公里以外的团部购买了新的水管帮老人换上,随后又把房屋里跑的积水全部清理干净。陈美芳老人用颤动的双手紧紧捂住苏学辉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

     通过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 以及“道德规范进家庭”的评选活动,现在,该连处处营造出“人人讲奉献、家家创和谐”的浓厚氛围。

     古道热肠促团结

     提起苏学辉,职工们都不由得连声夸赞,说他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

     今年,职工齐光国家的一个名叫张小艳的拾花民工在地里拾花时不慎跌倒在地,苏学辉得知情况后,立即开车把张小艳送到了医院,并陪她在医院做完每一项检查后才放心离开。从那时候起,苏学辉每天奔波与连队和医院之间,在单位他是领导,在医院他却像一名大哥哥一样照顾着张小艳,想吃什么,苏学辉就回家告诉妻子,让妻子帮忙做。在医院,张小艳上厕所不方便,苏连长便叫来所在医院工作的姐姐帮忙。就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呵,使张小艳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职工袁泽琼在三秋期间,父亲不幸去世,需要马上探家,在这节骨眼上探家,地里的拾花工谁来管?最重要的是棉场还有近2万公斤的棉花没有交,怎么办?袁泽琼急的向热锅上的蚂蚁,一时不知所措,苏连长知道后,又立即找来帮工人员,帮助其装袋子,并给她开了绿灯,使她顺利的交完了棉场所有的棉花。

     苏连长就是这样一个人,就像大家的“及时雨”一样,哪里需要他他就会立即出现在大家的眼前,自从他调入这个连后,今年,该连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态势。(宋正萍)

责编:李小倩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