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新疆兵团

首页 | 聚焦 | 视频 | 军垦文化 | 我是兵团人

 首页 > 新疆兵团 > 人物春秋

周克俭——新疆支边青年运动史的“终结者”

2011-04-01 19:15   来源:中广网兵团频道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乌鲁木齐4月1日消息(特约通讯员王学林)2011年4月1日,对于新疆铁门关水力发电厂卫生所主治医师周克俭来说,将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光荣地退休了。然而,发生在他身上还有一件非同寻常的事件,那就是,他是60年代初10余万名支援新疆的上海支边青年中最后一个退休者。他的退休,标志着上海支边青年运动史的“终结”,他的退休,铭刻着上海支边青年上山下乡最后的印记。
     1966年7月9日, 初中刚刚毕业的周克俭,赶上那个激情与狂热的年代,他如同众多青年一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保卫边疆,保卫祖国,强烈要求支边屯垦兵团,提出“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改造自己。”

     由于组织嫌周克俭年龄太小,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是,他三次亲自到当时的兵团赴上海招生工作组,要求到祖国最偏远的地方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尽管家人也有些舍不得,当时年仅15岁的他心里还是天不怕地不怕,收拾了行李随时准备出发,而且做好了一辈子留在新疆的准备。最终家人还是忍着心痛把他送上车。第一次踏上了西去的列车,从此离开了故乡,离开了父母、兄弟和姐妹,成为了千万支边青年中的一员,他的命运从此步入了完全不一样的轨道。


     来到新疆后,周克俭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6团(现29团)工作,在此期间,与战友们一道,用双手、双肩,把荒原变成了绿洲良田。1971年3月,周克俭开始从事医务工作。 1985年5月,调入巴州电力公司铁门关水电厂卫生所工作,其间1991年至1993年支援新疆大山口水电厂卫生医疗工作。

     周克俭扎根边疆45年,其中41年开始从事医务工作,26年都是在较为偏远的水电厂从医,水电厂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专业医务人员缺乏。他数十年如一日,视病人为亲人,只要有病人,背起药箱就出发,风雪无阻。多年来,周克俭和卫生所工作人员承担着维护职工群众健康和卫生防疫工作,电厂周边的农牧民也纷纷来卫生所看病。据不完全统计,周克俭每年的接诊量在3000人次以上,夜诊达150人次以上。多年来,在医疗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在简陋的手术室里,周克俭成功实施了多例外伤手术,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及手术意外。他单独成功地进行了断耳再植、大面积缝合等难度较大的手术,多次将心脑血管患者等危重病人转危为安。

     在周克俭的记忆中,他不知挽救过多少位少数民族职工和群众的生命。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就是这些平凡的小事构成了他人生的不平凡。难怪群众都称赞他为患者心目中的“救星”,少数民族群众称赞的“大医生”“好医生”,这是用什么都换不回来的价值。

     同时,周克俭潜心研究,临床观察,对各种疑难杂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撰写的《按揉气户穴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学术论文被评为1996年“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研讨会”的优秀论文;1997年,《小儿腹型紫癜18例分析》学术论文作为“中国妇幼卫生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载入了《中国医疗卫生荟萃》一书;1998年撰写的学术论文《颈椎病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在“全国中医中西医治疗疼痛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宣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收入到《论文专辑》。

     45年的坚守和付出,让周克俭先后多次获得了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45年的岁月弹指而过。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如今退休的他,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他平淡地说:“不想回上海那是假话,但我还是坚持住了,兵团精神是我一生扎根边疆的动力。”

     周克俭打算退休后回上海,享受幸福的晚年。退休了,他感慨万千:不管怎么样,支青生活都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历练,让我在不平凡的回忆中感悟人生。

责编:王静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