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蒙华铁路上的“掘金人”

2018-03-09 10:46:00来源:中国网
 

  ——记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张华

  □ 本报记者 许霞 通讯员 周广宽

  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国家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示范项目,也是全国最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铁路工程——全长1800多公里的蒙华铁路建设中,“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建设者的一种自觉践行。在蒙华铁路数以千计的创新人才大军中,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中铁十二局集团蒙华铁路隧道2标一分部项目经理张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带领员工大胆试、大胆闯,不仅为国内软岩大断面隧道施工探索出安全快速施工的成功路径,而且为企业提效增值贡献出了自带劳务的典型案例,被誉为蒙华铁路上的“掘金人”。

  在一分部,张华办公室的灯每晚总是最后一个熄灭。图为他在办公室仔细研究施工图纸时的情景

  信任背后是艰辛努力

  2015年初,中铁十二局集团中标蒙华铁路隧道2标施工任务。蒙华铁路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铁路项目,是国家“北煤南运”新的战略运输通道,也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项目。在全线七大一级风险隧道中,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了隧道2标段7683米的万荣隧道施工任务。

  单从里程看,万荣隧道似乎并没有什么。但它深藏不露的是“败絮其中”,该隧道主要地质为砂质新黄土、砂质老黄土、粉细砂,仅Ⅴ、Ⅵ级围岩占比就达97.7%。隧道33处下穿高速公路和村庄等,地面上农户、道路、果林、黄河灌溉渠密布,隧道最大埋深90米、最小埋深10余米,特别是穿越罕见的Ⅵ级围岩段和累计长达1500多米的粉细砂层地段,极易发生流砂、涌砂,是制约施工的最大风险源。为确保工期和化解安全风险,隧道増设5座辅助斜井实行“长隧短打”。

  围岩差,张华(右二)就经常钉在掌子面上指导施工。图为他与技术干部、工班长一起研判地质变化情况

  正可谓“打虎武松上”。在队伍上场排兵布阵时,公司决策层专门把万荣隧道进口及1号斜井段最难对付的1820米划为“施工特区”。成立一分部项目部,任命张华为项目经理,领衔攻坚。在实力超群、兵多将广的中铁十二局集团,上级为什么会独独青睐一个“少壮派”呢?打开张华的工作履历,就会清楚地发现,在信任背后是他成倍的付出。

  作为“80后”,张华是幸运的。他2001年7月刚参加工作就赶上企业第一次与地铁“亲密接触”——承建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1标段施工任务。11标段,由香蜜湖车站和香蜜湖至车公庙区间组成,位于著名的深圳香蜜湖度假村,地上是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深南大道,地下却是由上世纪80年代围湖造地而成的。下伏燕山期花岗岩,上有10多米厚的砾砂、黏土层,含水量丰富,加之布满各种管道、管线,对施工形成“立体交叉”式的干扰。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反复优化施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渗漏水、暗挖区间隧道掉块以及地表沉降,交出一份安全、优质工程的圆满答卷。张华也从中学到了止水帷幕结合井点降水方法、“新奥法”施工原理等,看到了先进技术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此萌生了为企业科技兴企做贡献的坚强信念和决心。

  之后,张华先后参加了广佛轨道交通工程试验段、武广客运专线SDIII标段大瑶山隧道群、广甘高速公路G11标段赵家岩隧道、成兰铁路8标段榴桐寨隧道等项目的施工,一路创新一路歌,为工程顺利建成作出了应有贡献:广佛轨道交通工程试验段施工中,他积极参与开发的“小创口”施工法,有效地解决了在场地十分狭小的城市繁华地段,施工与用地、施工与环保、施工与各种管线拆迁的矛盾等“老大难”问题,实现一举多“赢”,助推了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在武广客运专线SDIII标段大瑶山隧道群施工中,过断层、穿溶洞已经使施工步步惊心,更令人揪心的是大瑶山一号隧道途经一座库容量4万立方米的水库,隧道拱顶距水面只有10米左右,稍有不慎就会遭受“灭顶之灾”。为了确保施工万无一失,早在隧道掘进到风险源200米之前,他就协助总工程师进行防险方案论证与优化,并开展试验段施工。充分的技术储备确保了施工安全,隧道顺利穿越库区后,当地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位于四川青川县境内的广甘高速公路G11标段赵家岩隧道和位于茂县的成兰铁路8标段榴桐寨隧道是“5·12”汶川大地震后企业在震区连续承担的两座特殊地质隧道,受强震对原有岩层的破坏和影响,施工中垮帮、掉块不断,险象环生。他带领技术干部把破碎地质隧道信息化施工管理作为重点课题来研究,通过技术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保障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把企业先进的“岩变我变、科学运作”施工理念,物化细化为隧道施工“三台阶多步流水作业法”,从而实现了施工的稳中保安、安中求进。

  一分部所承担的隧道施工任务顺利贯通后,张华(左)和总工都强两位功臣的手紧紧握在要一起

  工区技术主管、项目安全总监、项目总工程师、分部项目经理,张华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创新攻坚中成长成才,“青年技术标兵”、“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项目总工”、“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的获得,是大家对他这个既谙技术管理、又懂施工管理的后起之秀的肯定和认可。

  摘取隧道施工的王冠

  “怕软不怕硬”是隧道人常讲的一句行话,意思是说打隧道最头疼的是遇到软弱围岩、最喜欢是碰上石质围岩。而开挖断面达105平方米的万荣隧道是在砂质新老黄土地段进行,尤其是进口端一挖就出现流沙,而且是越挖流沙越大的粉细砂层地段,其掘进难度之大、风险之高,不言自明。难怪曾经到现场调研的我国隧道设计大师史玉新说,拿下万荣隧道粉细砂层地段施工,就等于摘取了目前黄土隧道施工的王冠。

  “再难我们也要干出个样子来!”施工动员会上,张华做出了斩钉截铁的表态,从此率部打响了一场科学施工、创新施工的攻坚战。

  巧变施工方案,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万荣隧道粉细砂层地段主要分布在进口端。上场之初,张华在同项目党委书记裴红军、总工都强等班子成员踏勘现场时发现隧道进口处不具备开挖条件、隧道向前约280米处地面上是160多米的低洼地带,隧道从此处砂层穿越埋深只有10米左右,风险极高。他果断提出将160多米的低洼地带改为“暗洞明做”,并利用明洞向前方双向掘进、放弃从进口直接进洞的综合变更方案,经业主、设计单位同意实施后效果明显,不仅有效规避了浅埋段的施工风险,而且增加了工作面,加快了工程进度。他还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了建家建线,明挖段“花园式”现场被蒙华铁路公司树为全线标准化工地样板。

  公司为一分部配备了20多台机械设备,它们是否正常运转对施工影响很大。图为张华正在现场检查设备

  创新施工方法,促进施工又好又快。开工后,在仔细观察、深入研判围岩条件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张华创新“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逐步总结出一套适应万荣隧道粉细砂层特点的三台阶大拱脚、仰拱初期支护紧跟和隧道初期支护整体尽早闭合成环的施工方法,并在施工中坚持做到开挖、支护工序衔接紧凑,仰拱支护距离掌子面小于两倍洞径,有效遏制了开挖区域掌子面前方先行位移、掌子面挤出位移以及掌子面后方位移等快速变形,进一步提升了工程质量,确保了施工安全。

  改进仰拱栈桥,明显提升施工能力。采用普通仰拱栈桥施工常因空间有限、人机相互干扰而影响施工效果。经过外出考察和科学论证,张华果断引进并改进了46米全液压自行式长大仰拱栈桥,增配自主研发的下挂式仰拱弧形模板等,不仅一次性可浇筑24米大区段仰拱混凝土,而且还能在不妨碍前后方施工的前提下,出渣进料车辆在栈桥上畅通无阻,平行作业变立体,综合施工能力明显提升。

  优化机械配置,中西结合优势尽显。粉细砂层地段隧道施工的难度在于流沙不断,为此,企业为一分部购置了一套具有旋喷加固距离长、精度高、喷速快的意大利土力ST60钻机。但该钻机在短距离、大角度、小作业面施工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张华创造性地把ST60钻机、SM-14多功能地质钻机和自主改造过的国产TY400多功能地质超前钻探配套设备组合在一起施工,土洋结合、取长补短,一举实现了“拱顶咬合紧密封,边墙密贴不漏砂,底部扎实保稳定,中间稳固不坍溜”,职工每天在“金钟罩”内掘进,一个循环施工长度较之前翻了一番。

  实施湿喷作业,绿色施工成为现实。针对以往人工干喷混凝土浪费大、噪音重、污染重等弊端,张华在一分部混凝土施工中全面普及了湿喷机械手作业这一新工艺,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摸索出了可行的作业参数,制定了湿喷作业操作手册,规范了机械手湿喷作业流程;根据运输时间长短,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保证了混凝土的可靠性;加强对湿喷机械手操作人员日常培训,达标后上岗,确保了湿喷作业各环节有序可控。从施工效果看,使用机械手湿喷作业,混凝土回弹率小,是干喷的一半,明显降低了工程成本;喷锚过程中粉尘少,能显著改善洞内施工环境;湿喷混凝土强度高,与格栅钢架形成的柔性支护承压力强,完全满足了重载铁路的建设需要。

  万荣隧道粉细砂层段自稳能力极差。图为进行“强支护”作业,以此保障安全生产

  组合式钢端模、排列式振捣棒、衬砌喷雾养护台架、拱脚插板、“带模注浆”、长距离斜井通风技术、二衬滑槽逐窗入模技术等等,随着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成果的不断涌现和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应用,一分部项目部科学施工手段越来越丰富,形成了以“三超前、四到位、一强化”,即地质预报超前、加固超前、支护超前,工法到位、初期支护措施到位、仰拱快速封闭到位、衬砌紧跟到位,加强围岩量测为施工要领,以“短进尺、少扰动、早封闭、勤量测”为基本遵循和“快挖、快支、快封、快强”为施工套路的粉细砂层地段隧道施工“路线图”。工程不断加快,月粉细砂层地段掘进达到20多米,砂质新黄土地段、砂质老黄土地段月掘进分别达到70多米,均创同行业和全线同类地质隧道施工的最好成绩,且安全、质量齐头并进,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比翼齐飞,项目施工管理受到了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凤朝的好评和蒙华公司、监理单位的一致认可,先后迎接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蒙华公司、京沈客专公司、西成客专公司等组织的20多次观摩学习,成为推动铁路隧道机械化、标准化施工的标杆。

  呕心沥血只为“盈”

  实现效益最大化是一个项目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张华在蒙华铁路施工中所致力追求的。工程开工以来,蒙华公司以敢为人先的胆魄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铁路建设创新举措:实行技术质量分级、落实班组长责任制、回归新奥法施工、把超前钻探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等等,形成了独特的“蒙华管理模式”,为工程建设带来了新气象。以落实“蒙华管理模式”为契机,张华在项目部积极探索隧道施工自带劳务管理模式,既大大增强了项目的管控能力和战斗力,又明显地提升项目的创效能力和员工收入,为企业增值创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获得标准化工地美誉的蒙华铁路万荣隧道一工区明挖段现场

  成立领导小组统揽打“盈”。张华亲自挂帅、项目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工区长参加的“自带劳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在公司框架下制定、细化配套管理制度等顶层设计,负责工序劳务分包的现场组织与实施,负责按工程任务需要编制实施方案及劳务用工计划,负责班组的优化组合和进行任务交底及签订分包合同,负责对劳务人员进行岗前技能和安全培训以及日常管理教育,负责验收实际完成的实物工程量、按月计价代发劳务人员工资并做好物资和机械设备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等,统揽全局,为打“盈”保驾护航。

  健全管理体系确保能“盈”。张华在项目部实施的是以隧道自带劳务为主导、非自带劳务用工作补充的全新用工机制,即,取消了包工头,按照隧道的特点将隧道分解为多个工序,按当时市场劳务工费或工序分包价格承包给不同的工班施工,收入与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成本等指标直接挂钩。项目部通过加强自身的管理力量,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各工班直接进行组织和技术管理,从而保证各个工序施工合理衔接,确保了施工和成本始终受控。

  规范日常运作聚焦必“盈”。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张华在与公开招录的劳务人员统一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并进行岗前培训、严格考核上岗后,又在项目部及时出台了《劳务人员日常管理守则》《员工日常管理办法》《员工薪酬分配办法》《项目部月度考核管理办法》《效益工资分配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科学规范的管理,不仅实现了劳务人员与职工政治上的平等,而且收入上也同工同酬,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劳动热情和创效积极性。

  奖罚及时兑现促进真“盈”。张华在《工序衔接管理》中明确规定:喷射混凝土施作完毕前20分钟,由当班喷锚班长通知挖掘机司机及掘进班长就位;机械手退出的同时,掘进班长指挥挖掘机开始开挖上导;挖完上导后开挖班长通知掘进工班人员上班,同时通知出砟车就位;出砟完毕后,上导拱架也施作完毕,劳务人员转而施作中下导拱架、锁脚;立完架前30分钟,掘进班长通知机械手及喷锚混凝土就位。与此同时还明确了各工班完成任务考核奖罚标准,即在安全优质的前提下,100%完成计划不奖不罚、超1米奖500~1000元、欠1米罚200~500元,当月兑现。据统计工程开工以来,项目部共兑现超产奖16万多元、累计罚款9200元,在员工增收的同时,项目部盈利水平明显提高,经过上级成本部门严格测算,与同期非实行自带劳务的项目比每米隧道的收益率提升了6%以上。

  2017年2月,以蒙华铁路万荣隧道一分部项目部实践经验为模板的公司《隧道施工自带劳务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出台,成为企业强化管理水平、提高发展质量的“助推器”。

  笃定创新不寻常,坎坷踏平大道成。2017年底蒙华铁路万荣隧道顺利贯通,张华率部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鉴于优异的表现,他本人先后走上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中铁十二局集团青年项目经理“金鹰奖”领奖台,并被任命为公司副总工程师。(来源:国际商报 记者 许霞 通讯员 周广宽)

编辑: 加乘

蒙华铁路上的“掘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