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第一书记风采】情满“海尼且” 铺就幸福路

2018-09-10 11:46:00来源:天山网
   ——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驻疏勒县阿拉力乡海尼且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伊力哈木·艾海提

  天山网讯 “伊书记来我们村里,村头拉家常、地头说收成、炕头问冷暖,在他的带领下,村党支部作用越来越明显,村干部服务意识更强了,柏油路通了、路灯亮了,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有这样的书记带着我们干,我们村一定会过上好日子!”村党支部书记艾萨·阿布都热依木说。这位“伊书记”就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驻疏勒县阿拉力乡海尼且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伊力哈木·艾海提。

  夯实“根基” 让堡垒“强起来”

  驻村伊始,伊力哈木在走访调研时发现,村“两委”班子能力素质偏弱,工作滞后,必须提升村党支部的组织力,抓好班子、带好队伍。

  艾萨·阿布都热依木担任村支部书记时间较短,工作经验不足,普通话水平偏弱,工作起来显得力不从心。伊力哈木主动与他结成帮带对子,会议成了普通话的“训练场”;党性教育、周联席会议成了提升工作能力的“演练场”;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成了破解村级难题的“点金石”。经过几个月的帮带,艾萨·阿布都热依木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村党支部的工作也朝着规范化制度化运行。

  伊力哈木注重抓好村级储备年轻干部的“选、育、管、用”,对全村18岁至45岁的农村青年逐一摸底,储备了36名村级储备年轻干部。实行工作队与村干部、村级储备年轻干部“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坚持把优秀的村级储备年轻干部放到村级管理岗位上锻炼,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我今年被确定为村级储备年轻干部,主要负责村里妇女工作,工作队队员手把手教我学习计算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教我如何做好妇女工作,现在我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工作也得到了村民和村党支部的认可,这都得感谢伊书记,感谢工作队的帮助。”村干部阿米娜·艾萨说。

  做实“功课” 把民心“聚起来”

  伊力哈木经常对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说:“群众工作一定要做实,群众有合理困难诉求时,要真正沉下心、扑下身帮助解决,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办细,在与群众交往交流中增进感情,引导村民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在入户走访中,伊力哈木深有体会,农村的事虽小,但头绪较多,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各种矛盾。他的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入户走访中群众反映的诉求:托合提家小孩看病比较困难、贫困户艾则孜至今未就业、孤寡老人图尔荪要经常去照看一下……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他记录得清清楚楚。孤寡老人身体不适时,他会送药上门;邻里琐事有纠纷时,他会调解。村里的“小事”,他一件件过问,一件件协调解决,力争事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在与村“两委”班子召开的联席会议上,他指导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将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妥善帮助解决。

  贫困户古丽杰米莱·苏莱曼家有3亩麦子,成熟时期突逢大雨,为减少损失,伊力哈木·艾海提带领村里的志愿服务队,冒着大雨将麦子抢收回来,并联系脱粒机帮助她脱粒晾晒。看到伊力哈木提和志愿服务队成员帮助自己抢收小麦被大雨淋得全身湿透了,古丽杰米莱感动地说:“伊书记,您就是我们的好大哥,这次幸好有您和志愿服务队,我们家的小麦才没有受到损失,太感谢您和志愿服务队了。”

  压实“责任” 让群众“富起来”

  海尼且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387户1543人,其中贫困户147户615人,村里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

  “坚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这是伊力哈木在驻村各支力量联席会上对全体干部说的一句话。为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他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农户家里走访谈心,给群众宣讲脱贫政策,讲本村致富能手、创业达人、乡土人才的致富故事,用身边的故事教育鼓励身边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为确保扶贫项目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他带领工作队队员、村干部深入走访贫困户,通过核查了解、规划庭院、引进产业等措施,先后为村里引进温室小拱棚、早熟蔬菜等特色产业,带动126户贫困户找准了致富路子。以农牧民夜校为依托,组织村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知识、就业技能,帮助135人实现转移就业,惠及104户贫困家庭。

  贫困户亚森·苏力坦被村民称为“懒汉”,每次外出务工总是找各种理由推托,习惯“等靠要”。伊力哈木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鼓励并督促他学习建筑工程技术。现在亚森农闲时到周边村务工,每月有2500多元收入。说起自己的转变,亚森说:“伊书记是我们的好书记,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让我明白了,只有靠自己的勤劳付出才能早日脱贫致富。”

  伊力哈木坚定聚焦总目标,统筹驻村各支力量,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坚决推进“访惠聚”驻村工作“1+2+5”目标任务的落实,让海尼且村全体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编辑: 加乘

【第一书记风采】情满“海尼且” 铺就幸福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