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自治区国资委驻于田县科克亚乡博斯坦提热克村“访惠聚”工作队

  新疆日报讯(记者石鑫报道)金秋十月,于田县科克亚乡博斯坦提热克村喜气洋洋,干净的街道、漂亮的安居房、整洁的庭院、嬉戏的孩子,一派村美人和的景象。

  近年来,自治区国资委驻于田县科克亚乡博斯坦提热克村“访惠聚”工作队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从村级力量的建设,到帮扶措施的完善,再到产业发展的谋划,一项项措施落到实处,就像沙漠绿洲的水源滋润着村民的心田,把村民紧紧地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

  “明准绳”让工作上台阶

  “村干部有懒散懈怠、工作拖拉的‘慢作为’,有不懂政策、优亲厚友的‘乱作为’。”说起刚来村里时的情形,自治区国资委驻于田县科克亚乡博斯坦提热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保社直言不讳。

  为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重新划分村干部职责,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考勤等13项制度,并梳理出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造成严重影响的;不带头维护村容村貌,影响村居环境的;利用工作之便,违规发放补贴的等负面清单,精细标定出村干部在政治纪律、开展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不能为、不可为的18条行为红线。

  “这个办法好,村干部明确知道了哪些事儿能做,哪些事儿不能做。”拿到村干部履职负面清单后,博斯坦提热克村党支部书记布玛丽亚姆·赛迪说。

  村“两委”严格落实“五步决策法”,推行村内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对土地征用、资产处置、收益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公开栏、乡村大喇叭方式全过程公开。

  “一段时间后,群众的理解多了、抱怨少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没了、干事劲头足了。”李保社说。

  “转观念”为村民谋富路

  “我家里有3亩地,往年只会种植玉米、小麦,收入不多。今年驻村工作队引导我们种植豇豆,并套种白萝卜,每亩光豇豆收入就有3000多元,我现在越来越信任工作队了。”秋收时分,贫困户海且木汗·买提玉素浦的言语中掩饰不住喜悦之情。

  博斯坦提热克村过去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村民收入不高,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助力村民增收。

  为提高大棚种植户的种植技术水平,驻村工作队定期聘请农业技术专家给种植户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和方法,种植户的收入大大增加。今年上半年,村里62座大棚共计收入90多万元。

  在确保村民种好地的前提下,驻村工作队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增加村民收入的突破口,通过引导服务和职业培训,鼓励村民走出家门,通过外出务工增收致富。

  针对村民的个人能力和素质,驻村工作队按照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培训,开展保洁、保安、缝纫等技能培训21场次。同时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在本村设置卫生监督员、保安员等13个公益岗位,帮助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村民实现就业。现在,该村310名村民实现了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在1800元以上。

  “办实事”让干群关系更紧密

  半年多时间了,只要回到村子,村民肉孜汗·阿不都卡德尔就要去驻村工作队的办公地点坐坐,跟大家聊聊天,讲讲自己最近的状况。“是驻村工作队的无私帮助,让我拥有了第二次生命。”肉孜汗说。

  肉孜汗今年30岁,是村里的贫困户。今年年初,身体不适的她被诊断为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病情十分严重。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她不知所措。得知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8万元,联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她做手术。肉孜汗顺利出院后经过一段时间休养,如今已在县城实现稳定就业。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从群众需求入手,创新服务方式、整合服务资源,投入资金220余万元,组建了群众工作站,集中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民事办理、信访接待、纠纷调解等服务。群众工作站成立至今,累计为群众服务1900余次,解决各类困难诉求900余件。

  驻村工作队“走心”,群众“暖心”。“不仅要把工作干好,还要把村民的心凝聚起来,把村民的增收致富能力提升起来。”李保社说,“看到村民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我们有信心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