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疆分网 > 2014新疆分网 > 新疆要闻

央广网

塔吉克族牧民身边的“太阳”——新疆红其拉甫边检站爱民纪实(图)

2015-06-25 16:59:00 来源:央广网新疆频道

义务巡诊

央广网乌鲁木齐6月25日消息(记者张雷、通讯员董彦军、李康强、陈莉、位永超、夏飞)在冰峰巍峨的帕米尔雪域高原上,生活着善良淳朴的“太阳部落”——塔吉克族人民,他们在雪域高原上建设着美好的家园,他们和边防军人一起守卫着祖国的边境线。

长期以来,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的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官兵以卫国之情、忠诚之心,履行着出入境边防检查神圣使命的同时,他们还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履职,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他们把旅客当亲人,视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父母,20年如一日情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瓦恰乡的牧民。他们从解决困难儿童上学问题,带领牧民们走上致富路入手,在高原上奏响了一曲警民和谐的乐章。

向贫困农牧民发放衣物

        捐资助学—— 10余名学生考上大学         

塔什库尔干县瓦恰乡处在帕米尔高原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平均海拔4000米,距喀什350公里,这里长年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3.3℃,无霜期只有60天,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有名的特困乡,一批批特困生一次次地被迫辍学。

1995年以来,边检站官兵主动与驻地政府联系,与瓦恰乡建立了扶贫帮困对子,与这里的牧民群众攀上了“亲戚”。每到重大节日和牧民困难时,边检站便及时给贫困的塔吉克族牧民送去了米、面、油、煤等生活必须品,为贫困的学生送去文体用品,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支助孩子们完成了学业。

向家庭困难的群众捐款

2003年5月25日,官兵们将价值6000余元的文体娱乐、学习用品送到了长年济困的特困生手中。当一个个特困学生接过崭新的书包时,师生们又一次激动得掉下了泪水。2005年年初,边检站党委从部队有限的经费中挤出17万元,购置了两辆生活用车,捐赠给瓦恰乡政府及瓦恰乡小学,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孩子们的上学难题。

2006年9月,边检官兵在走访中了解到,曾受过该站11年资助之一的瓦恰乡学生古合尔·巴地克以优异的成绩被新疆农业大学录取,这给古合尔·巴地克一家带来了无比的喜悦。但由于古合尔·巴地克家里经济十分困难,5000多元的学费对于年收入仅近千元的农牧民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上学所需的高额费用让家人一筹莫展。得知这一情况后,站党委立即与县教育局和学校取得联系,主动提出愿意为古合尔·巴地克解决学费,并组织官兵为其捐款5450元帮助古合尔·巴地克圆了大学梦。

为塔合曼乡小学学生送衣物

不仅如此,该站还动员身边的战友一起支助孩子们上学。2012年6月,边检站1982年的老兵郭松江同志带领部分红其拉甫转复老兵及长江商学院EMBA第19期的学员,专程前来看望官兵资助多年的瓦恰乡的学生们,向学生们赠送了10台电脑及价值10余万元的图书,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出封闭的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贡献。

2013年1月,战士李德法因患病切除了一个睾丸,他在电话中和远在山东老家相识几年的女朋友商量:如果他失去了生育能力,他想在瓦恰乡资助一名孤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供应他们上学,哪怕是复员后出去打工,也要让那些因贫困失学的塔吉克族儿童重返校园。2014年11月,李德法在退伍前夕,还坚持到瓦恰乡看望学生们,向资助的贫困小学生留下了通讯方式,表示会继续关注他们,希望孩子们长大后去他的老家山东做客。

 “20年来,在红其拉甫边检站党委及全体官兵的大力资助下,我们乡里的300朵名失学儿童先后重返了校园,瓦恰乡小学的教学设施日益得到了改善……”瓦恰乡党委书记管小林如此感言。

据了解,自1995年以来,红其拉甫边检官兵共捐资助教30余万元,为瓦恰乡小学购置了桌椅板凳、文体器材、学习生活用品。由于瓦恰乡小学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得到了边检官兵的及时资助,他们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先后有10余学生考上大学并顺利就业。塔吉克族群众亲切地称边检官兵为:雪域高原的太阳,离他们最近、最暖。

捐资助学

                 脱贫致富——牧民走上致富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解决瓦恰乡村民的贫困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转变牧民的致富思路。边检站党委一班人达成了如此共识。

2006年年初,边检站党委在深入思考、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新的扶贫思路——扶贫先扶志,就是让牧民们解放思想,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带领他们走出大山、走进城市。新的扶贫帮困思路确定后,边检站利用自身与涉外企事业单位关系良好的优势,多方联系、协商,最后与中国外运新疆分公司达成一致,为20户特困牧民谋得了一份月薪1000元左右的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但这20户特困牧民都是家徒四壁,连务工的路费都拿不出。

于是,边检站党委又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资金,解决了20户牧民外出打工所需的路费。在2006年3月22日,塔吉克民族最大的节日——肖贡巴哈尔节的第二天,准备外出的牧民们踏上了务工的客车。

准备外出打工的牧民扎扎提·马马阿托在领到路费后,比过年还高兴。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年在家辛辛苦苦干一年,也养活不了这个家。边检站给我联系了打工单位,还送来了路费,让我们一家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2007年3月,官兵得知牧民巴妮娜一家四口,生活非常困难,孩子面临失学。边检站对这个家庭又实行了长期扶贫,号召官兵捐款捐物。逢年过节,官兵们便带着慰问品前去看望。官兵们还捐资4000多元帮他买来了牛羊,教他家科学养殖,脱贫致富。

边检站警官向驻地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牧民巴克提江老人年迈多病,家里没有壮劳力,生活非常拮据,是当地有名的特困户,家里的小孩几度辍学。

2008年年初,官兵在走访驻地群众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捐钱捐物,主动和她家“攀亲”结对,官兵们经常给老人送去衣物、粮食和药品,帮助老人洗衣做饭,干些家务和农活。多年来,领导、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关爱、帮助塔吉克老人的行动和真情一直在帕米尔高原延续。2009年4月10日清晨,边检官兵驱车前往塔吉克村落“认亲”,看望部队多年的帮扶对象巴克提江老人。官兵们刚到村头,就被闻讯赶来的巴克提江老人拉进了自己的土屋。巴克提江老人一边接过慰问品,一边拭去眼眶中感激的泪花。官兵与巴克提江一家坐在土炕上促膝交谈,嘘寒问暖,老人讲述着家里发生的变化,激动地抹起了眼泪:“要不是你们帮助,我们家的孩子可能早不上学了,谢谢你们!”。

自1995年以来,边检站官兵共为乡里的牧民扶贫帮困达20余万元,捐物价值30余万元,帮助200多名牧民在喀什等地联系到了工作,又50余户牧民从土坯房住进了砖瓦房。

          警民一家——共建美丽帕米尔       

2011年4月以来,塔什库尔干县气候骤然变冷,突降10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春雪,地面积雪达30公分之厚,全县各乡场不同程度受到雪灾的威胁。红其拉甫边检站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与驻地县委、政府取得联系,主动请缨为灾区牧民献爱心、送温暖。

4月8日,边检站组织救灾小分队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塔县瓦恰乡看望慰问当地受灾户,共带去大米100袋,面粉20袋,草料4000斤及20多种常用药品,受到了当地农牧民的热烈欢迎。

当官兵得知塔吉克族小姑娘古丽从小失去父母,与年过古稀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穷的情况后,官兵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踩着泥泞小路,给小古丽一家送去了大米、面粉和常用药品,并特地注明了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剂量,看到小古丽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发抖的瘦小身躯,官兵们又凑集了 300元钱,塞到小古丽的手中。

牧民艾米尔江激动地说:“边检官兵不仅给我们送来了救灾物资,更重要的是送来了子弟兵对人民的热爱,送来了党的温暖和关怀,我们一定让她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正如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肉孜·古力巴依县长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和谐社会万里行”栏目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解放以来,塔吉克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防稳定,这与鱼水般的军民关系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红其拉甫边检站官兵长期以来为我们塔吉克人民办实事、做好事,为瓦恰乡捐资助学,使人民进一步增强了对部队、对社会主义社会、对共产党的信任。”

编辑:罗成

关键词: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