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乡村振兴】新疆智慧农业引领一产上水平

2018-06-13 13:57:00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兴瑞 钟强 郑卓 热依达 宋雅文 王兴瑞 通讯员刘茜报道)在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传统农耕“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正退出舞台,基于现代科技的智慧农业让“一台电脑唱主角”成为田间地头新的写照。

  近年来,智慧农业在我区各地崭露头角,不少地方发展迅速,让新时代的农业生产别样精彩。

  信息发展带来新貌

  6月10日,在沙湾县大泉乡烧坊庄子村的一片棉田旁边,一个智慧灌溉控制中心很是醒目: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600亩棉田的滴灌情况,清楚地呈现在电脑上。负责运行该项目的新疆联创新海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雷臻说,该模式下的棉田灌溉,只需要设定好配方和模式,在电脑或手机APP上点击鼠标即可,到时间后系统会自动停止,随着土地不断集中,将来这个控制中心能辐射5000至8000亩棉花的灌溉作业。

  因为精准掌控农作物生长的命脉,智慧灌溉让农业生产面貌一新。实际上,随着现代农业的实践愈加频繁,天山南北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不乏“智慧因子”。从每年开春,现代信息技术就如影随形,贯穿着全年的农业生产。

  今年春耕期间,一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田间演示会,让库车县二八台镇的不少农民开了眼界。在大家好奇的眼神中,3台自动导航驾驶的拖拉机轻松完成了50亩棉田的犁地、播种、施肥、覆膜等一整套工作,而且播种线条笔直,行距均匀,过去需要多年经验积累才能胜任的工作,在现代技术下轻易解决。

  眼下正值作物生长期,专业精准的无人机植保技术被广泛应用。奇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燕说,一架植保无人机喷洒200多亩农田,仅用时半小时。

  数据显示,2017年,农用遥控飞机植保面积达500万亩,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正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提供支撑参照

  5月15日11时32分46秒,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下桥子村村民邱进臣的30亩耕地流转给刘跟强……这个过程同步出现在昌吉州农业大数据中心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页面上。借助这个平台,昌吉州当天的土地流转情况一目了然。

  这是昌吉州农业局与新疆金农云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记者了解到,目前,昌吉州已经建立起1个州级、7个县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土地流转2980余宗,交易规模超过万亩,产权交易额近3亿元。除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昌吉州农业大数据中心还设立了农业供应链服务、金融服务和农产品外销管理三大平台,为全州农业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撑。

  作为智慧农业的有力依托,大数据能为具体的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呢?

  新疆金农云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衷卫说:“大数据可以实现农业数据资源共享,辅助农业生产决策部署。”他解释,运用大数据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指导施肥灌溉和预估产量等,使农业生产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有效降低不利因素对收益的影响。在更广泛的领域,大数据还可助力农产品流通创新,预测农产品供求平衡关系,并通过信息反馈,指导农业生产者未来生产决策,起到维持市场供给平衡等方面的作用。

  农业更显智能高效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智慧农业已经成为产业兴旺的具体要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毫无疑问,智慧农业下的生产效率,是传统农业无法比拟的。记者从阜康市九运街镇的新疆玖运景致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一台智能化控制柜的操控下,占地30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只需要一两个人管理,浇水和施肥时间可以精确到秒。比起传统的温室大棚,智能化系统更能通过对温度和湿度等指标的准确把控,使作物育苗、生长的效率大幅提高。

  在新疆紫晶川梭高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植物工厂”里,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更深层的挖掘。在脱离土壤阳光,完全封闭的环境中,立体栽培、LED灯板补光等技术让蔬菜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生产。该公司负责人张世泽说:“占地一亩的植物工厂,每天平均生产蔬菜200公斤,是普通设施农业大棚生产能力的60倍。”

  事实上,智慧农业的优势远不止此。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农作物墒情、苗情、病虫害情况都能实时监控并智能控制,农产品质量追溯可以直达源头,传统农业模式下费时费力的农业生产变得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农业发展质量更好、效益更高,更加绿色。不难看出,植入了“智慧芯”的农业,正在将一产引向前所未有的智能高效时代。

  大数据为农业标准化助力

  6月8日,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巴海村菜农卢新社一家正忙着采摘豆角,再过一个多星期,新来的技术员将对该村和卢新社一样的菜农进行农业物联网相关培训,届时,菜农们就可以在手机上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了解病虫害详情,并可实时监控菜地里的蔬菜生长情况,实现科学种植了。

  早在2016年,乌苏市农业物联网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时,八十四户乡蔬菜种植户王长柱就觉得这件事靠谱。

  “举个简单的例子,春天我们种卷心菜,如果能预测到5天以后的天气情况,我们就敢大胆种,否则寒流来了会对种植的蔬菜带来很大影响。”王长柱说,往日里,他们只能凭经验和听天气预报掌握相关信息,现在,智慧农业物联网信息平台可以让农民坐在家里,就了解到菜地里的一切信息,而且可以随时和农业专家交流蔬菜种植经验。

  据了解,乌苏市2016年建成了新疆首个县市级农业物联网平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0万元,覆盖3000亩土地,建有1个信息控制中心和3个信息采集站,“互联网+农业生产”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远程监测、全程溯源的智能化模式。

  乌苏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苗向前告诉记者,今年八十四户乡发展设施农业达1.1万亩,该乡巴海村建立了物联网推广试点站。“目前,已经和相关技术人员达成协议,一周左右后我们将对农民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通过手机APP来查看相关农业信息,将智慧农业真正落到实处。”

  近年来,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乌苏市大力开展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记者从乌苏市农业局了解到,乌苏市在2016年建成的互联网+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基础上,又于2017年4月投入专项资金54.5万元,完善棉花、设施蔬菜、枸杞、玉米、水稻等不同作物的数据采集点6个,所采集的数据由农业部门进行系统分析,用利用“乌苏现代农业”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病虫害、灾情、生产情况等的预测预报。2017年5月,乌苏市政府与新疆农业大学签订农业信息化建设科技合作协议,投资700万元,设建设“乌苏市农业生产大数据指挥平台”“乌苏市农田测土配方大数据 APP”“乌苏市土地确权交易系统,”,制定《乌苏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乌苏市农业标准体系建设 》《乌苏市三产融合产业园区规划方案, 》,成目前已完成“乌苏市农业生产大数据指挥平台”“乌苏市农田测土配方大数据 APP”的测试运行。借助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乌苏市极大降低了农业人工投入成本,提高了信息化服务效率,助推乌苏市农业生产标准化、精准化发展。

  毛金凤:依托无人机“飞”向现代农业

  “在起飞之前要先检查设备,比如,这个螺旋桨转动是不是灵敏?它里面是不是有阻碍或是有异响?……”6月10日,沙雅县农哈哈无人机植保合作社理事长毛金凤,正忙着向准备出发进行田间植保作业的无人机手进行最后的叮嘱,这是该合作社培训的第三批学员第一次订单作业,所以她格外重视。

  2017年,44岁的毛金凤从一名个体户变身为合作社理事长,跨行的背后是她坚信无人机植保在农业领域大有可为。

  “无人机的操作、药剂的配比、飞行的速度等都必须精准无误,刚开始进行推广时,市场反映并不好,习惯了手工和传统机械打药作业的农民,大多数人对无人机植保这种新生事物,持观望态度,只有很少一部人愿意尝试。”毛金凤回忆说。

  毛金凤告诉记者,相对于手工打药和机械打药,无人机打药不会对农作物产生破坏,既安全又高效。“就拿拖拉机打药来说,我们粗略计算过,一亩棉花地用拖拉机打药过程中会刮掉1700多个棉桃,损失80元左右,无人机打农药就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一个无人机手一天能作业300多亩地。”毛金凤说。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无人机打药的优势,毛金凤和自己的创业伙伴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进行演示,并将植保无人机作业用药少、用水少、作业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等优点耐心地讲给农户听,合作社订单量开始有起色。

  随着沙雅县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采取“政府+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这恰好为无人机植保提供了有利的作业环境。

  毛金凤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在农村处处是机遇,无人机植保作为现代化农业的手段,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毛金凤的合作社有社员百余人,已接订单150万亩。而随着订单量的攀升,毛金凤的合作社已辐射带动沙雅县及周边县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无人机植保技术。

  为了给农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毛金凤计划成立“飞防联盟”,把农户、合作社、无人机手统筹在一起,让无人机手得到作业方面的指导和订单,也让更多的农户认可无人机植保。

  宏研智慧:为农业增效植入“智慧芯”

  农民在电脑屏幕上就能实时看到农作物的长势,湿度、温度等指标,缺水、缺阳光、温度过高等情况发生时,鼠标一点就可以及时化解“危机”。这就是新疆宏研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研智慧)研发的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网络信号传输,农民可以从电脑或手机上清晰地监测到大棚内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

  6月12日,宏研智慧的负责人林红兵介绍说,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利用当前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可实现自动采集、上传大棚内的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变化判断、分析棚内作物的生长环境变化。

  “以前农民只能靠两条腿在大棚之间来回地跑,察看棚内温度计、湿度计上的数据,忙得喘不过气来。如今,一个人只需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直接管理多个大棚,省时省力又省人工。”林红兵说。

  从2012年起,林红兵就把目光放在了“智慧农业”上,一直致力于农业现代化设施、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依托日益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宏研智慧开发出精准施肥控制系统,能够合理地控制施肥的时间、施肥的肥水比例以及施肥总量,实现水溶肥随滴灌系统自动施肥,适用于液体肥料和固体可溶性肥料。

  “以前,我们施肥全凭经验,不知道农作物到底缺不缺肥、缺多少肥,这套系统根据检测的数据科学施肥,可以稳定而高精度地控制施肥量、施肥时间和肥液灌溉浓度等参数,从而提高水肥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有效地减轻施肥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而且,农民通过一部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足不出户给农作物施肥浇水。”林红兵介绍。

  如今,精准施肥控制系统在博乐、奎屯等地进行推广,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覆盖了近33万亩耕地,使用精准施肥控制系统的农户每亩地能够增产20 %左右。

  记者手记:为现代农业注入更多“智慧因子”

  农业发展要与时俱进双离不开现代科技这双“翅膀”。向在我区农业奋力迈向“一产上水平”目标的当下各地智慧农业崭露头角且迅速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树立了榜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代时代“三农”工作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这其中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农业由大变强是重点所在。实现这一转变推动传统农业走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必不可少这既是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新疆是农业大区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近年来在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的引导下我区传统的一家一户式生产越来越多地走向适度规模经营机械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应时而入智慧农业发展水到渠成。科技装备助力生产、智能系统全程监控、大数据平台实时分析……

  智慧农业为传统农业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昌吉州、沙湾县等地的探索和实践中不难看出智慧农业明显具有传统农业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生产效率都契合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从长远来看智慧农业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者观念和农业生产方式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区这正是我区“一产上水平”目标的题中之义。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唤更优质的产品供给和更高的发展效益的当下我区农业正以此为引领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按照这一要求加快智能化、数据化的推广和应用为现代农业生产注入更多的“智慧因子”,不仅会让我区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更会为全区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入更多能量。

编辑: 加乘

【乡村振兴】新疆智慧农业引领一产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