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疆建成全国最大优质稠油基地 自主技术开采

2019-06-18 16:4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克拉玛依6月18日消息(见习记者陈卓然)“为梦想加油”中国石油开放日活动近日走进新疆油城克拉玛依,中石油驻疆企业和媒体代表深入工作一线,参观油田作业区及石化加工生产线,了解“中国最大优质环烷基稠油基地”生产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新疆油田公司借助稠油开发创新技术,使新疆稠油累积产量突破1亿吨,新增可采储量达到2亿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

  工作人员正在向媒体代表介绍石油样品 (央广网见习记者陈卓然 摄)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所长马德胜表示,稠油作为炼制火箭推进剂、耐极寒机油、特级沥青等的稀缺原材料,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而实现稠油的规模开采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目前,全球稠油探明储量约为8150亿吨,占全球石油剩余储量的70%,稠油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前景和最为现实的接替资源。

  按照国际标准,环烷基含量大于50%为优质环烷基稠油,这类资源仅占世界稠油探明储量的0.15%,而新疆稠油环烷基含量高达69.7%,被誉为原油“稀土”中的极品。但新疆稠油埋藏浅、储层非均质强、原油粘度高,开发难度很大。

  新疆油田公司企业技术专家孙新革介绍,低品位超稠油开发一直是世界性技术难题,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低品位超稠油具有高粘度、低丰度、强非均质等特点,动用难度大,单井产量和采收率低,传统开采技术无法适应新疆稠油开发。

  新疆油田公司企业技术专家孙新革正在介绍超稠油技术应用(央广网见习记者陈卓然 摄)

  针对这些挑战,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组织1600余人参与的科研团队,持续二十年攻关,创新形成新一代浅层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困境。目前累积产油量超过1亿吨,新技术产量贡献超过90%,具备稳产20年物质基础。

  在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记者见到了自主创新稠油开采技术的应用成果。风城油田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超稠油油藏是世界上粘度最高,最难开采的油藏之一,由于地层条件下原油无法流动,被喻为“流不动的油藏”。五十年来,被国外公司三次评判为开发“禁区”,6亿吨超稠油资源无法开采。但是近年来,风城油田运用新疆油田公司稠油开采自主创新技术,破解了超稠油开发难题。

  风城油田作业区采油站站长朱峰向记者介绍,普通的水平井平均日产油量在5吨左右,而运用超稠油开采新技术的油井平均日产油量在24吨左右,最高单井日产油量达百吨,可以全年365天不间断开采,技术更新使采油速度提高20%到40%。新疆风城油田项目是低品位超稠油唯一工业化成功的实例,而伴随中石油走出去工程,这一技术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辐射。“以前我们向国外学习,现在要让中国的技术走出去。”朱峰向记者说道。

  超稠油开采技术应用石油开发实景(央广网见习记者陈卓然 摄)

  风城油田作业区采油站站长朱峰正在向媒体代表介绍技术应用(央广网见习记者陈卓然 摄)

  新疆油田通过二十年稠油的持续稳产和上产,保障了环烷基稠油原材料持续稳定的供给,造就了航天煤油和军用柴油两个国内独家产品,占据了6个特种油品产量的国内第一,同时为全球同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技术,并已成功应用到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家,目前中国油企海外浅层稠油矿权储量143亿吨以上。

  从“流不动”的稠油禁区,到如今“地下高效采油、地上观光旅游”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开发,支撑新疆油田的稠油开采已形成了跨越式发展。365天昼夜不息的石油作业,离不开一线石油工人的奉献和坚守。无数的石油工作者像油井钻头一般,攻克艰险,迎难而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扎下根去,喷涌而出的是胜利的喜悦。

编辑: 加乘

新疆建成全国最大优质稠油基地 自主技术开采

“为梦想加油”中国石油开放日活动近日走进新疆油城克拉玛依,中石油驻疆企业和媒体代表深入工作一线,参观油田作业区及石化加工生产线,了解“中国最大优质环烷基稠油基地”生产情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