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初心不改七十载 砥砺奋进新时代——石河子大学建校70年发展纪实

2019-09-06 10:26:00来源:兵团日报

石河子大学鸟瞰图。(资料图)

  新疆,一个充满色彩和梦想的地方。

  在天山北麓的戈壁明珠石河子,孕育着一所与共和国同龄、与人民军队同源、与兵团精神同根的大学,她就是石河子大学。巍巍天山、滔滔玛河,见证了这所诞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新疆进军途中的学校70年的发展变迁。

  建校70年来,石河子大学扎根边疆,始终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成为维护边疆稳定、推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屯垦事业洪流中应运而生

  1949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解放陇南重镇——天水,揭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序幕。当时部队与地方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卫生战线面临着扩大专业队伍、提高医疗水平的迫切局面。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向第一兵团卫生部部长潘世征提出要求:要办学校、办医院。当年9月25日,第一兵团卫生学校在兰州正式成立。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由此开始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的建设。1958年,正当兵团农业生产建设大发展、急需大批农业技术干部的时候,原属兵团领导和管理的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移交自治区,兵团党委开始酝酿重新组建一所农学院。时任兵团党委第二书记、兵团副政委张仲瀚说:“八一农学院已经交出去了,就不必再提了。另办一所农学院要自治区和中央支援,或者办一所综合大学。现在可以作准。如果搞得快,到明年暑假开学。我们可以向自治区写一个报告。”1959年11月1日,兵团农学院正式成立。

  随后,为适应发展需要,兵团又先后成立了兵团财经干部学校、兵团师范专科学校。

  自成立之日起,第一兵团卫生学校、兵团农学院、兵团财经干部学校、兵团师范专科学校蓬勃发展,不断壮大。期间虽曾经历分合辗转、流离重建,数易其名,但为屯垦戍边事业培育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和初心始终未变,也从未放弃。

  1988年,为适应全国高校深化改革的发展形势,兵团党委研究决定,将石河子医学院(原第一兵团卫生学校)、石河子农学院(原兵团农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原兵团财经干部学校)四校合并,组建石河子大学,但一直未能实施。直到1993年3月,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和国家计委(现发改委)批示,同意组建石河子大学。当年4月,国家教委正式宣布四校合并后更名为石河子大学。

  1996年9月11日,石河子大学中区主楼前人头攒动,万余名师生齐聚这里,共同见证石河子大学成立这一历史时刻。

  成立大会上,时任石河子大学校长郑国瑛说,石河子大学是一所兼有农、医、工、经济、文、理、教育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石河子大学的成立揭开了兵团高等教育史上新的一页。当时的学校党委提出:石河子大学将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适当扩大办学规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科学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把石河子大学建成以应用学科为主、兼顾基础学科、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发展的新型综合大学,建设成为自治区、兵团培育高级人才的教育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医疗卫生保健中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在边疆建设伟业中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河子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新疆、兵团和自身实际,进一步厘清办学思路,明晰学校特殊职责和定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边疆办大学,着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差异发展,全面加强质量和内涵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抓住了一系列重大机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各项事业开创了全新局面。

  70年来,石河子大学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始终以维护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使命,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始终扎根兵团、服务新疆,形成了“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努力为兴疆固边贡献智慧和力量,书写了开拓奋进、砥砺前行的时代华章。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初见成效。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再上新台阶,国家级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及教学成果奖项持续增加,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案例集。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进入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行列。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实现自治区高校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零的突破。

  成立之初的石河子大学面向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安徽、湖南、四川、海南等13个省区招生,设有农、医、工、经贸、师范、成人教育6个学院,19个系,61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硕士研究生200人,教师933人。如今的石河子大学面向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区和直辖市招生,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92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70年前,第一兵团卫生学校从医生16人,护理人员1人,检验人员1人开始建校。70年后,石河子大学引、培并举,2470人的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169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省部级以上专家人才73人,教授276人,副教授645人,同时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1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3人被评为省部级以上专家人才。

  这些数字变化,折射出石河子大学70年的办学成果。如今,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石河子大学学子遍布天山南北、祖国各地,成为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学校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近18.3万人,64%的毕业生留在新疆、兵团就业,60%左右的内地生源毕业生志愿留疆工作,开创了人才流向新疆的独特机制,受到了多家中央媒体的关注。

  在践行职责使命中不断壮大

  伴随着时代的铿锵步伐,石河子大学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一批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实验、推广和管理能力的科技队伍,建设了一批具有新疆地域优势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文科基地,推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500余项,经费总额达14.7亿多元。

  自建校至今,石河子大学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均取得丰硕成果,科研成果数量和等级明显提高。其中,自然科学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兵团科技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全覆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及经费总额位列新疆高校首位,重点项目取得零的突破。

  学校还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紧密围绕国家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在氯碱化工、人畜共患病等领域基础研究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实现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兵团科技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全覆盖,在农业信息化、农机装备制造等领域引领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农副产品加工、作物栽培、畜牧养殖方面,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足新疆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60余份资政报告被国家相关部委和兵团采纳。

  学校承担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改善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荒漠化现状,形成“整体改善、局部优良”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格局为总体目标,研发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技术、沙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土壤盐漠化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和绿洲防护林建设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荒漠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综合集成及示范,技术经过推广辐射后明显改善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荒漠化现状,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北疆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棉花高效生产精准技术及产品开发与示范项目针对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创新与集成应用问题,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条件下农业生产全程精准管理,并大规模运用于传统农业生产中,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显著促进新疆地区农业现代化、作物栽培科学发展、数字与精准农业的发展。

  目前,学校拥有各级各类人才84人,兵团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6个,各类科研平台(基地)60个,形成了校级—省部级—国家级的多层次、结构合理的科研体系;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450余项;获得兵团科学技术奖励428项,其中一等奖32项,二等奖182项,三等奖214项;获得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奖100余项。

  在服务向南发展中续写辉煌

  长期以来,石河子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备受党和国家的关怀和重视,兵团各级领导长期关注石河子大学建设,学校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把服务兵团、服务边疆作为历史责任、政治责任。

  立足兵团,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是石河子大学作为兵团高校的职责使命,也是学校学术发展的源头活水。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兵团“三大功能”“四大作用”“五大任务”,把学校发展与兵团未来发展深度融合,举全校之力服务兵团改革发展各项事业。

  以服务为宗旨,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科研优势,致力攻关制约兵团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获批成立石河子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立了地方经济服务平台,与兵团各师152个团场和众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科技服务协作关系。在氯碱化工关键技术攻关、特种农作物采收机械研发、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等领域作用明显。开展了大量面向南疆的师资培养和支教工作,通过技能教育、校长班等形式集中培训南疆教师1000余人次,每年近百名师生深入南疆中小学实习支教。采用托管医院、医生驻点等形式积极开展南疆医疗帮扶工作。完善“科技特派员”和“法人科特派”的科技支农模式,深入团场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和咨询服务。

  随着“访惠聚”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石河子大学通过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多项举措,在5年多的时间里,帮助南疆8个连队(村)的252户1098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石河子大学校长代斌说:“兵团是石河子大学生生不息的沃土。我们只有立足兵团、服务兵团、融入兵团,激励和动员全校师生投入到兵团的伟大实践中去,扎根兵团办教育,我们大学这艘航船,前行才有正确的航标,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

  在兵团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石大人团结友爱、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于争先,把当年的戈壁荒滩,变成如今美丽如画的文明校园。

  当然,石河子大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对口支援高校的鼎力支持。2010年,以北京大学为组长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为副组长单位,重庆大学、江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为成员单位的名校团队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一批又一批援疆教师、干部来到石河子大学,传播知识,挥洒汗水,原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更是病倒在石大讲台上。

  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石河子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现代高校治理体系,抓住“双一流”“部省合建”重大历史机遇促成学校的新发展新跨越,为边疆高校建设贡献石大智慧,为兵团发挥特殊作用作出更大贡献,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在中国共产党石河子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夏文斌动情地说:“我们石大人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足兵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履行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责。这是激励石大全体党员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体党员同志一定要以此作为我们办学立校的根本,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谱写实现中国梦的石大新篇章。”(石轩)

编辑: 罗成

初心不改七十载 砥砺奋进新时代——石河子大学建校70年发展纪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