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最美退役军人】发扬“胡杨”精神 退伍不褪色

2019-05-05 12:00:00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加孜拉 · 泥斯拜克报道)“这条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1500多件鸡蛋托。”5月1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胡杨老兵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合作社理事长杜如正指着水稻秸秆蛋托生产加工车间说。

  从2012年开始卖鸡蛋创业,到有了具备5个现代化养殖圈舍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再到如今投资研发的新产品,杜如正始终发扬着“胡杨”精神,坚守着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初心和本色。

  白手起家不怕吃苦 

  2012年9月12日是杜如正始终忘不掉的日子。

  这一天凌晨4时他就起床了,开着车拉着720盘鸡蛋从伊宁县出发去伊宁市早市叫卖。

  “第一天只卖了不到20盘鸡蛋。”杜如正说。

  2010年退伍后原本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却对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有了浓厚兴趣。杜如正踏上了艰苦的探索之路,可折腾了2年却碰了一鼻子灰。

  2012年3月,就在杜如正快要身无分文时,在伊宁县养殖蛋鸡的小姨帮了他一把。“小姨帮我赊来2400只鸡苗,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功。”杜如正说。

  没有养殖经验和技术,杜如正就从书本上现学。2012年9月,没有销售渠道和销售经验的杜如正开始在伊宁市早市卖鸡蛋,早市结束后又挨家挨户去蔬菜店、水果店、餐饮店推销,到傍晚又到伊宁市赶夜市……

  2013年夏天,杜如正的鸡蛋已占据伊宁市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

  始终坚持诚信经营 

  “我最喜欢看营销管理类图书,鸡蛋卖不出去时,我就学以致用,转变销售策略。”杜如正说。

  杜如正制定了目标消费群体、精准的推销方案,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做生意要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这样才能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杜如正说。

  在闯市场时,杜如正发现有些批发商为赚差价,蓄意提高鸡蛋的价格。等到杜如正能够左右鸡蛋的零售价格时,市场上就有了“如果想收购杜如正的鸡蛋,就不能打价格战的规则”。

  因为肯吃苦、懂销售、讲诚信,杜如正的鸡蛋走出伊犁,远销克拉玛依、乌鲁木齐甚至内地。生意越来越好,杜如正还和老战友一同在伊宁市投资注册了新疆金昊钰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回报家乡初心不改 

  这些年尽管生意繁忙,但杜如正坚持每月回到家乡——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绰霍尔乡布占村参加党支部活动。“我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建设家乡的初心不变。”杜如正说。

  2016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政府邀请杜如正回家乡办合作社,这与杜如正的想法一拍即合。当年,县有关部门帮杜如正租赁了81亩地,签了30年合同。

  “党和政府始终没有忘记我们,为我们提供发展平台,我一定要带动家乡蛋鸡养殖行业发展壮大。”杜如正说。

  回家乡后,杜如正联合4名退伍老兵注册了“胡杨老兵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筹资近400万元改建了3个现代化、自动化、标准化的养殖圈舍,当年就育出9万多只蛋雏鸡。

  “我们要建13个现代化养殖圈舍,预计总投资2600万元,可饲养28万只左右的蛋鸡,每天可产27万枚蛋,现在已建成5个,2018年合作社的销售额1000多万元,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问题。”杜如正说。

  这几年,杜如正一直坚持每月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看望布占村“四老”人员,开学季去山区学校捐赠书包衣物。

  建成水稻秸秆蛋托生产加工车间是杜如正建设家乡的另一个行动。布占村主要种植水稻,但是水稻秸秆不允许放火烧,埋土里不易腐烂,还容易产生破坏土质的分解物,影响水稻的产量。杜如正投入精力在全国各地寻找处理水稻秸秆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8月17日,杜如正投资研发的水稻秸秆蛋托成功了。

  “去年我们收了1.7万亩地的水稻秸秆,能制作至少100万件鸡蛋托,今年计划收5万亩地的水稻秸秆,目前来看市场需求量很大。”杜如正笑着说。

 
编辑: 罗成

【最美退役军人】发扬“胡杨”精神 退伍不褪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