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昌吉州:生态理念绘制乡村秀美画卷

2019-06-14 11:04:00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刘茜报道)这几天,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何家湾中心村东戈壁上,500亩结着花蕾的百合花即将绽放。眼下,昌吉州生态振兴的画笔正绘制着乡村秀美画卷,实现着人们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想象。

  走进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永福苗木基地,松树、杨树、榆树等郁郁葱葱。苗木基地负责人杨福录介绍,这片林地有500亩30多个品种,每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在杨福录眼里,现在全州各乡村都在开展绿化美化工作,苗圃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今年,他计划新建一个2000亩左右的苗圃。据了解,目前吉木萨尔县苗木栽培面积2万多亩,亩均收入3万元以上。

  绿色,本就是乡村的主打色。从“添绿”到“生金”,乡村绿化绵延出了一片片新绿,也“种”出了生态和财富。

  这几年,同时拥有田园风光和传统村落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走进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古朴村落与水墨山峦相得益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村里分布着纵横交错的的石板路、错落有致的木栅栏、古色古香的拔廊房、花木成畦的农家小院。巷道两侧,家家户户门前竖着招牌,这家的面、那家的鸡,还有流水席。古韵深厚的百年小山村,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客乐在其中。

  村民闫向福的家,现在是一处民宿。百年拔廊房古朴又现代,廊檐下挂着黄澄澄的玉米棒和红彤彤的辣椒串,透过玻璃窗,窗台上的太阳花开得正艳。推开门,屋内供排水、淋浴、标准化厨房、宽带设施等一应俱全。

  月亮地村始建于清末民初,作为昌吉州乡村旅游的代表,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入选国家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7个村落之一。该村2017年被评为“新疆十佳特色乡村游”目的地,2018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月亮地村的蝶变源自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近年来,木垒陆续投入3000多万元,将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具有浓厚乡土文化特色的古朴村庄景区。

  现在,月亮地村3600亩土地全部流转,村里成立了旅游发展公司,村民们开办民俗客栈、经营特色餐饮、从事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制作等,全员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特色民宿和美食不仅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游客,也让小山沟里的农副产品跟着火了起来,风干馍馍、辣皮子、手工麻油、手工陈醋、土鸡蛋等成了游客眼里的“香饽饽”。

  生态和宜居密不可分,乡村除了有蓝天白云清新空气,还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居住条件。

  走进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和庄村,葱郁的行道树、整洁的农家院落边,几位村民正在打扫村里主次干道的卫生。近两年,和庄村先后投入103万元,新建了柏油路、安装了路灯、设置了垃圾箱等基础设施。近期,又新建了一个垃圾收集点,为每户村民配备了一个环保垃圾箱,派专门的保洁人员对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拉运,村里的老党员成立了“卫生监督队”,对村里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评比,持续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秉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昌吉州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18年,昌吉州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意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的总要求列出了一系列建设举措。在生态宜居中,昌吉州将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全部有安居房、游牧民全部实现定居,农业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今年5月1日起,《昌吉回族自治州乡村治理促进条例(试行)》施行,明确了全州促进乡村治理宗旨和依据、适用范围、治理方式和目标、体制机制和职责等。

  目前,昌吉州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生态乡镇24个、生态村61个;自治州级生态乡镇38个、生态村258个,农村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幅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画卷跃然而出。

编辑: 罗成

昌吉州:生态理念绘制乡村秀美画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