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评论:最具古典意蕴的中国武侠功夫片

2017-11-14 11:11:00来源:大连日报

曾几何时,中国功夫是中国文化的世界符号。然而近年来,“太极拳师”在现代搏击术下仓促落败、“气功大师”隔空打人演技浮夸等民间“私斗”与骗子出没的新闻炒作,不仅败坏了传统武术的名声,甚至让公众产生了“中国功夫是否是花拳绣腿”的疑惑。最近,马云和李连杰拍摄了一部功夫短片《功守道》。全片虽然只有20分钟,却集合了李连杰、甄子丹、吴京、袁和平、洪金宝、程小东、邹市明等11位顶级功夫明星或武术指导,影片11月10日于天猫“双11”晚会上首次亮相。消息甫一公布就引来众多关注,并引发对功夫片的新一轮反思……

  江湖夜雨十年灯

  功夫技击武侠片(简称“武侠功夫片”、“功夫片”或“武打片”)是与中华武术最为贴近的一种影片样式。这类影片的艺术风格总体以纪实见长,有些功夫片以真功夫折服观众,有的则是在打斗中贯穿侠义、武德精神,武术只是体现义士情怀的一种外在手段。

  上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功夫和武侠精神为题材的小说、戏剧慢慢融合。千年中国武术与百年西方电影在中国交汇,诞生了的“武侠功夫片”。功夫片不仅仅是武术动作的展示,背后的内涵才是其真谛。电影中那些绝世高手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侠之大者的某种奥义:“雕虫小技”不在话下,“大道至简”如影随形。

  20世纪20年代默片时期,明星影片公司根据“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火烧红莲寺》后,一时群起效尤,但多为神怪荒诞之作。20世纪50年代起,香港电影界摄制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讲究实战技击的《黄飞鸿》并获得成功,功夫片开始渐渐扬名影坛。

  少年心事当拂云

  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的风靡,武侠片很快在香港兴起,并成为支撑港台电影业的重要支柱,也涌现出一批名家名作:胡金铨的《大醉侠》(1966年)与《龙门客栈》(1967年)、张增泽的《路客与刀客》(1966年)、张彻的《独臂刀》(1967年)、郭南宏的《一代剑王》(1968年)……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功夫武侠片”的第二次浪潮。

  其中胡金铨的《大醉侠》被贴上新武侠片“开山之作”的标签。影片没有武林绝学,没有拜师苦练,也没有深仇大恨,但情节十分自然。相对于武打动作,胡金铨更中意的是那种中华传统的古雅之风。1990年胡金铨和徐克联袂执导了《笑傲江湖》,金庸原著历来以其浪漫与厚重而著称,胡金铨追求的也是“沧海笑、烟雨遥”的诗意。

  张彻的气质类似古龙,风格凌厉,轻巧洒脱。《独臂刀》讲述了独臂隐士方刚以残疾之身练成偏门奇功的传奇故事。张彻的功夫片注重拳拳到肉的写实功夫,除丰富的镜头感外,影片将传统中国的尚武侠义精神赋予现代生命力,现在重看也不过时。

  会挽雕弓如满月

  在功夫武侠电影史上,李小龙绝对是奠基性的历史人物,他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开宗立派的武术艺术家。他早年间所学的是南派咏春,但从未固步自封,而是兼收并蓄“广习北派技艺”开创了独门拳技“截拳道”,不仅成为中华武术的瑰宝,更成为他在武侠电影中的看家本领。他所设计的一系列动作,如凌厉的叫声、睥睨的眼神,已成为李小龙不可或缺的标记,特别是独创的“凌空三弹腿”更成为他特有的武学绝技。

  李小龙的一生灿如流星,在短短33年的人生中只留下了四部半经典功夫片。他并不单纯表现功夫竞技,常以海外华人的处境为叙事背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欺压下表现出中华儿女的爱国激情。《唐山大兄》(1971年)表现的是印尼华侨因受当地人歧视而奋起抗争;《精武门》(1972年)中李小龙饰演霍元甲关门弟子陈真,在上海租界为争取民族尊严与日本人一决雌雄。

  直至《猛龙过江》(1972年),中国功夫终于名扬世界。李小龙在银幕上以勇武的气质和强劲的功力,使中国武侠功夫片成为开拓国际电影市场的先锋片种,促进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步伐。

  浪花有意千重雪

  功夫片中的“功夫”真真假假,一般是真的拳脚功夫加上特效组合而成,像《少林寺》(1982年)那样全盘真功夫的电影还真是少有。

  以现在的眼光看,《少林寺》中的侠义精神不过是老生常谈的复仇历程。但在导演张鑫炎的手中,除了隋唐之间的历史背景给了个体复仇以更厚重的家国大义,在诸多细节的描绘中,仍对“侠“的概念作出了更丰富立体而具有现代意义的诠释。

  《少林寺》在功夫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张鑫炎基于还原真实中国功夫的美学主旨,全部起用国内专业武术运动员,少林寺的十八般武艺在这部电影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示。这些非职业演员们用深厚的武术功力和敬业的精神,开创了功夫武侠片的一代风范。

  磨尽胸中万古刀

  当代功夫武侠片中,具有影响力的导演非徐克莫属。从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徐克在少林功夫片之后将功夫电影再次推陈出新,他制作的《新蜀山剑侠》(1984年)、《黄飞鸿》(1991年)、《东方不败》(1992年)、《新龙门客栈》(1992年)等作品已经是公认的经典,其大胆的创新意识让很多同行望尘莫及。

  新龙门客栈,就是江湖的一个缩影。影片以高亢大气的西北风述说了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无论是人物刻画抑或故事气度,都在遵循传统武侠形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开一派新武侠的景致。《新龙门客栈》并没有想要在故事里展示太多的侠客情谊,着重表现的是徐克自己最擅长的功夫设计、镜头语言、特异兵器和怪力乱神。客栈虽然只是栖身之所,但是侠客的精神世界却是无垠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功夫武侠片仍以其独有的魅力不断创造着影坛神话。

  《卧虎藏龙》(2000年)包裹的是李安蒸腾的欲望与纠结,内中禅意哲理,引人入胜;《英雄》(2002年)里杀出的是张艺谋对色彩国际化的试探;周星驰的《功夫》(2004年)天马行空之处,尽是对武侠大师漫画式的敬礼;于仁泰的《霍元甲》(2006年)延续了以往古装片侠者气质;《叶问》系列(2008年、2010年、2016年)暗合了大众的审美;王家卫的《一代宗师》(2013年)给出的武侠精髓是执念和放下之间的选择;在路阳的《绣春刀》(2014年)里,侠客的生意经已成为对传统武侠精神的消解;徐浩峰的《刀背藏身》(2017年)继承了华语武侠电影的美学传统,又展现出“北派武侠”的精髓……功夫武侠电影真正进入到一个各流派异彩纷呈的境界。

  中国导演何平曾称“功夫片是华人对世界电影的最大贡献”。见拳、见人、见天地、见自己,这是所有功夫电影内在的精髓所在。孙宏伟

编辑: 罗成

评论:最具古典意蕴的中国武侠功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