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阅报栏不该在校园消失

2017-12-07 11:47:00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子阅览设备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我到各学校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硬件建设都是“高大上”,有花有草,环境也很优美,然而曾经是师生信息来源的阅报栏却没了踪影。其实,尽管移动电子设备发展迅速,但阅报栏仍是师生赖以获得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窗口,广大师生也有尽快恢复阅报栏的愿望。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离不开先进文化和优美环境的熏陶。在合适的地方设置阅报栏,花钱不多,占地面积也不大,却蕴藏着重要价值。一是学生课外有了驻足了解天下大事的地方,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内外时事、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的习惯;二是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此外,阅报栏也是学校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一个学校需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这对学生有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上中学时,学校教学区中央设置了一圈阅报栏,张贴着《人民日报》《解放军日报》《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还有师生自办的校报,琳琅满目。每当在课间或活动时间,众多师生都会驻足看报,人头攒动,你来我往;每当在众多栏目中挑到自己中意的一篇文章,其拥有感和满足感,绝非一顿美餐所能比拟。

  然而,在新的阅读方式的冲击下,一度辉煌的阅报栏已风光不再。人们已习惯从互联网上获得各种信息。随处可见的“拇指族”“低头族”,取代了围坐一起看小人书的人群;电商购书、手机阅读更是大行其道,致使阅报栏所剩无几。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阅报栏虽小,但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精神成长的阵地。每每想起或偶尔看到它的身影,我都依然感受到那智慧的馨香、灯火的温情,依然感知到学校的暖意、文化的魅力。我认为,中小学应恢复师生阅报栏,教育引导师生爱护阅报栏,并安排有责任心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每天及时更换报纸内容,为大家了解世界打开一个有益的窗口。

  (作者系山东省枣庄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

编辑: 罗成

阅报栏不该在校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