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疆分网 > 2014新疆分网 > 大美新疆 > 2014新疆风情

“赛里木赛乃木”的风采

2010-12-20 10:28  来源:中广网新疆频道  说两句  分享到:

    中广网12月20日消息(通讯员刘宗海)  “赛里木赛乃木”的第六代传人阿皮子﹒阿克木接过接力棒,面临绝迹的“赛里木赛乃木”又重新回到了演艺舞台。

   “赛里木赛乃木”是新疆南部地区阿克苏拜城县广泛流传于乡村的一种传统的民族民间弹唱艺术形式,是古老的木卡姆乐曲的子曲。几个世纪以来,这种乐曲被当地的维吾尔族人广为传唱,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

    木卡姆是维吾尔族民间曲艺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而流传在 “龟兹古国”拜城县的 “赛里木赛乃木”这种木卡姆更是别具风采。

    上世纪末,由于流行于社会上的一些通俗音乐曲目的拥入, 一时流行火热的东西的冲击下,拜城“赛里木赛乃木”几乎无人问津,没有人再唱,“赛里木赛乃木”走到了绝迹的边缘。

    为了更好发掘这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保护,拜城县积极探索保护民间文化的新思路,于本世纪初启动了“赛里木赛乃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以便更好地传承这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政府通过多方努力,积极调动民间艺人的积极性,发挥民间艺人的潜力,政府为民间艺人发放补贴等手段和财政投入扶持政策的倾斜,使面临绝迹的“赛里木赛乃木”又重新回到了演艺舞台。目前,拜城县已走访民间艺人500多人,收集民间故事147篇、民间诗歌8000多首、民间谚语10000多条。为 “赛里木赛乃木”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赛里木赛乃木”在阿皮子﹒阿克木这里得以传承。阿皮子﹒阿克木出生于“赛里木赛乃木”的传唱世家。8岁时就跟着祖父学唱“赛里木赛乃木”,12岁就能完整的唱出“赛里木赛乃木”。“赛里木赛乃木”在他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了。2004年退休后的阿皮子﹒阿克木在民间进行了搜集整理,通过一年多的辛苦奋斗,记录笔记10本,整理出了完整的“赛里木赛乃木”。为唱好原生态的音律,他克服心脏病的不适一唱就是好几个小时,喉咙肿了,胳膊肿了,心脏病发作了他也是吃点药就继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7月“赛里木赛乃木”民间组织浮出水面,他的做法得到了拜城县委和政府的认可。在政府的保护下,2009年“赛里木赛乃木”歌舞团正式挂牌成立,64岁的阿皮子﹒阿克木担任团长。目前歌舞团有55名职工,其中18人享受财政特殊补贴。

    据了解,“赛里木赛乃木”全部唱完需要6小时,由12个曲目、96个唱腔、300余首诗歌组成,是新疆最大最好的本土赛乃木。

   “赛里木赛乃木”来源于百姓生活, 具有当地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纯朴等特点。讲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奇美的爱情故事,公主和王子、地主老财和贫民故事,以民间谚语、民间诗歌的形式和流派传唱。主要是在大型的庆典活动、节日在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民族民间艺人们弹唱。

    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中,拜城县加大对原生态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县域优势,扶持民族文艺建设对民间歌舞、戏曲、剪纸、刺绣、民居、岩画等进行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在此基础上整合人才资源,强化对民间艺人的培养与管理,逐步达到村村有民间艺人的良好局面。 

    拜城“赛里木赛乃木”的表现形式主要以手持热瓦甫、弹拨尔、都塔尔、卡龙琴、艾介克等维吾尔族民族乐器尽情弹唱,众多表演者群起舞蹈,引吭高歌,以最原始,最古老、最纯朴的民间唱腔流派表达形式,不同于和田赛乃木、喀什赛乃木、库车赛乃木。“赛里木赛乃木”弹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艺人们将赛里木买西来甫和赛乃木曲调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种风格,深受当地维吾尔族群众喜爱。也是拜城县各族群众庆祝节日的一道丰厚的文艺大餐。

    “赛里木赛乃木”从消身匿迹到声名鹊起,名声也越来越大了。前不久,得到了新疆自治区文化厅的肯定,有文化厅出面组织对“赛里木赛乃木”做专门的宣传,新疆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新疆日报多个媒体报道。目前,拜城县已有5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57名民间艺人获得政府签发的艺术等级证书,他们将分别获得每年700至26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
  据了解,民间艺人等级工作的评定及生活补贴的发放,极大地推进和繁荣了拜城县民间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拜城县民间艺术人才的培养发展、继承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名扬拜城的《赛里木·赛乃木》就是这样传承和保护下来的。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李小倩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