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疆分网 > 2014新疆分网 > 天南地北新疆人

央广网

东西南北新疆人之七:骆中启的新疆情

2015-06-25 16:51:00 来源:央广网新疆频道

  

   央广网乌鲁木齐6月23日消息(记者张雷)天津与新疆,一头是远洋航运的桥头堡,一头是西部贸易的核心区,两地虽相距3000多公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商机与韵味无穷的精彩故事。骆中启,一个出生在上海,成长在新疆,如今身在天津的老知青,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他每天奔波忙碌的事却都跟新疆有关系……

    骆中启今年70岁,上世纪60年代初从上海赴新疆支援边疆建设,在新疆一待就是27年。1984年他与妻子同时调回天津工作并定居。如今,虽然已是颐养天年的岁数,可他至今依然还担任着天津新疆商会副会长。

天津市千年古镇杨柳青镇,中国北方历史名镇,孕育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的杨柳青年画、杨柳青风筝和剪纸等民间艺术瑰宝。不仅因为这里是津门传统文化的汇集地,更因为这里与新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骆中启介绍:一百年前,左宗棠率清军赴新疆平叛,天津杨柳青几万人粮草先行,跟着部队“赶大营”,一些贫苦的小商贩后来就定居新疆了,现在看来是天津商人、商帮的一个壮举。在天津杨柳青,新疆商会投资建设了4000平米的赶大营复原文化馆,让人们了解赶大营的历史文化。文化馆有幅对联:“左宗棠率兵战倭寇收复国土;大营客支前援边疆创立奇功。横批边疆永固”。还有一幅“津商百艺进疆图”,画的是在红山脚下河滩上各民族在经商交流……”

    无论是一百多年前的“赶大营”,还是如今的一路一带,津疆两地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互通从来未曾中断。正因为这样的渊源,骆中启格外推崇两地的文化交流。

    骆中启:“现在乌鲁木齐、奇台、伊犁很多痕迹都是天津商人遗留下来的,每个重大历史时期,天津和新疆都有关系,所以是津疆共融嘛。”

    2010年,天津市西青区为进一步挖掘千年古镇杨柳青的文化内涵,在古镇基础上建设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区。这个大型项目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目光,这其中就包括新疆商会当中土生土长的杨柳青年轻企业家张亚轩。

    同盛合赶大营文化馆负责人张亚轩:“我爷爷96岁了,他能很清楚的说出来我们村子当年有谁参与了赶大营,他能说出来几十个人的名字,包括我有时候和朋友们同学们在一起吃饭,当聊起赶大营的时候,他们有些就说我的太爷就在新疆,我们杨柳青现在新疆的人还是非常多的。我就被这个历史事件深深的感染了,并且想把赶大营作为一种文化的纽带,加强天津与新疆的互动和文化的交融,我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天津和新疆人都了解这段历史,以这段历史为自豪。”

    张亚轩的这个想法立刻引起了骆中启的兴趣。他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走访文化学者,甚至与远在新疆的老朋友们进行探讨,更加让他认识到“赶大营”精神的可贵。在骆中启的努力推介下,天津新疆商会的企业家纷纷向文化馆注入资金,使这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和传播。

    如今,杨柳青镇的“同盛合赶大营文化馆”不仅成为杨柳青的文化地标,也成为30万新疆杨柳青后代们寄托情思的精神家园。

    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的天津新疆商会,20多年来不仅服务天津众多新疆人,也是连接天津与新疆两地经贸往来的桥梁和纽带。骆中启自1984年调回天津后,一直在天津市经贸系统工作,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由于他在新疆生活和工作的经历,因此,天津新疆商会成立之初,骆中启就被企业家们推选为新疆商会副会长。

    进入4月后是骆中启一年中最忙的时间,每天工作日程安排的很满。一大早,骆中启就与老搭档,同是新疆老知青的边鸿疆一起敲定下个月即将启动的考察活动方案,因为报名参加的企业很多,所以一些细节还需要他们几个“老新疆”进一步商榷。

    这件事刚刚谈完,另一个团队又来汇报情况了。眼下即将进入新疆的旅游黄金季,新疆商会结合“赶大营”文化,组织了天津市骑行爱好者“重走赶大营”线路的活动,活动的总领队今天特意把方案拿过来让骆中启把把关。

    对新疆了然于心的骆中启来说,总能在各类有关新疆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的发力点,不遗余力的为新疆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项目。新疆生态大果园,就是因为骆中启留意到新疆近些年在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而从中看到的商机,由他建议并动员商会几位企业家一起投资开办的,第一年就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当年销售额就达到了一千万元,如今已经成为天津市民家门口名副其实的“新疆果园”。

    虽然回到天津30多年了,但是骆中启一直为津疆两地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工作忙碌着,为了赶大营文化馆的活动他不辞辛劳,为了天山艺术团的演出他奔波忙碌,为了新疆的瓜果能走进天津人的生活他出谋划策。仿佛这三十年,他从未离开过新疆……

1961年10月,刚刚初中毕业的上海青年骆中启,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上海知青。怀揣支援边疆建设的豪迈情怀,骆中启来到了新疆兵团农六师103团,曾经提笔写字的手握起了坎土曼,稚嫩的少年逐渐成长为建壮的小伙子,在新疆收获了进步,收获了爱情。

新疆给知青们带来的不仅有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有抹不去的情感交融。如今,当年的小伙儿和姑娘们都已满头白发,岁月留痕,每当他们跳起新疆舞、唱起新疆歌,仿佛青春岁月从未走远。

    天山艺术团是由骆中启一手组建的民间文艺团体,已经成立十年,团员们都是天津老知青。后来,骆中启到新疆商会担任副会长后,企业家们被老知青们的新疆情怀所感染,都会定期给艺术团一定的资金支持。如今,天山艺术团已经成为天津市民文化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天山艺术团走进军营、学校、社区,把新疆的大美风貌、新疆的歌舞带给天津的老百姓,影响很大。

    自2010年骆中启和老战友们回过一次新疆后,这几年一直没有再回去过。他也曾想过早点放下工作,能和这些昔日的老战友们写写字、跳跳舞,有机会能再回新疆走一走看一看。但自从担任了天津新疆商会副会长的工作后,他忙碌的脚步就再也没有停歇下来。

    骆中启:今年我要回新疆参加商会庆祝新疆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海上丝绸之路,天津滨海新区港口是丝绸之路的一端,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口岸是另一端,两个端头都要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社会团体,天津新疆商会和新疆天津商会联合起来要为这个宏伟的世界战略做贡献,它千载难逢啊,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今年4月25日,天津知青赴乌鲁木齐云母厂工作50周年联谊会在天津市举行,近200名曾赴新疆支边的老知青从北京、上海、武汉、新疆等地专程赶来天津参加聚会。联谊会上,天山艺术团的新疆歌舞再次成为压轴节目,歌声中传递的,是对第二故乡深深的怀念;舞姿中飞扬的,是他们50年的青春无悔!

    骆中启:我觉得老了也可以为社会贡献,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你站在一种什么情感之下。我如果在为新疆繁荣做点贡献,那是应该做的,是很愉快的去做,做事一定是幸福的!

    140年前如史诗般的赶大营,50年前火热的支边情怀,如今的一带一路。天津与新疆的距离不再遥远,离海最远的城市看海不再是梦想。如今,经历过火热岁月的人们虽然年华已逝,但那份新疆情结却从未改变,骆中启情系第二故乡,有关情谊的故事还在延续。

编辑:罗成

关键词: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