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生地精神”扎根边疆
2012-04-13 11:48   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乌鲁木齐4月13日消息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1961年诞生在天山脚下,半个世纪以来,新疆生地所凭借一代代科研人员传承“生地精神”,扎根边疆,不断创新,逐渐成为新疆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一支主导力量,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科技支撑。

  “团结”“开拓”“奉献”“创新”,这四个词概括了“生地精神”的内涵。正是始终不渝坚持着这一种精神,新疆生地所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创新跨越之路:从建所初只有两名中级科技人员、科研基础设施极端缺乏的边疆小所,成长为一个在干旱资源与环境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知名研究所。

  新疆生地所研究的对象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沙漠,几乎涵盖了新疆生态环境的全部。记者采访了解到,新疆生地所的研究人员中,50岁左右的人几乎都踏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填补了新疆的许许多多空白。

  沙漠学研究员周兴佳从一个毛头小伙到一个白发老翁,在野外是一副固定模样,肩上斜背一个包,一手拿笔记本,一手拿笔或罗盘。几十年来,周兴佳多次纵横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漠中,他嘴唇干裂,鼻孔滴血,依然靠着顽强的毅力和非凡的意志战胜困难。

  像周兴佳这样的科学家在新疆生地所不止一个。78岁高龄的老所长夏训诚,30余次进出“死亡之海”罗布泊开展研究;返聘任所新闻发言人的胡文康已71岁,患中晚期肝癌6年仍坚持工作;身患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沈观冕,坚持主持完成《新疆植物志》。

  通过“生地精神”的代代传承以及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新疆生地所如今已成为新疆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一支主导力量。新疆生地所在人员、设施极端困乏条件下,在新疆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做出了显着成绩,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奖5项、在新疆科技大会上获奖17项,并且获得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奖8项成果中中国所有的2项。

  过去一年,新疆生地所科研计划列入管理的课题达到316项,新增博士16人,新引入“百人计划”人选2人,在新建立的荒漠绿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启动运行的同时,还建立了荒漠与绿洲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中心等。(何军)

责编:刘曦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