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一处风景,寻一处特色;见一处特色,悟一片心得。江南的绮丽,塞北的广漠,都能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如果再能和此地的人文、历史撞个满怀,你会觉得,还有比自然景观更深刻的领悟——那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能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近年来,红色旅游,成为一个越来越响亮的名字,也成为一种更独特的旅行感受。特别是今年,站在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红色旅游迎来多重红利加持,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是什么原因使得红色旅游异军突起、热度不减?  

  红色旅游是一个极具精神感召力的产品,它将历史和现实衔接,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多样的形式结合起来。走长征路、穿红军衣、吃小米饭,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只有在特定的地点和环境下才能获得。比如地窝子,其他省份的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但在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中,它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为新疆贡献了一辈子的兵团人来说,地窝子,是曾经最温暖的家。有民谚描述地窝子:“新疆好,新疆好,住的房子三尺高,下面顶着四根棍,上面盖着芨芨草”。特殊的历史使命造就了兵团独特的军垦文化,也形成了现在独树一帜的红色旅游,无论是小白杨哨所、西北第一连、周总理纪念碑等红色人文景观,还是驼铃梦坡、白沙湖等自然景区,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开拓者的艰辛,更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大河如歌,高山是碑。今天,很多历史虽早已尘封在记忆里,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一座座展馆里鲜活起来,在一片片绿洲里蓬勃着无限生机,让人血脉沸腾。  

  历史是最能激发情感的力量。行走在兵团各垦区,也许不经意间,你就靠近了一个传奇,也许一不留神,你就触摸到一段历史。在岁月的洗礼下,很多历史已变成静态的。今天,让凝固的历史文化生动起来的,还需要我们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并用鲜活易懂、生动可触的方式传达给游客,让红色旅游变得有情感、有温度、有故事、有色彩。  

  驻足回首,往事悠悠;翘首展望,征途漫漫。那些在时间上、空间上纵横交错的红色景点,像是一个个红色精神坐标,让我们知所从来,明所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