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阜康7月15日消息(记者 罗成 通讯员 刚立强)盛夏时节,漫步阜康农村,大街小巷绿影婆娑、干净整洁,可见村民打开摆放在村主干道两侧的垃圾桶盖倾倒生活垃圾。“我们村的街道有专人清扫,垃圾有专人清理。”说起村里的这一变化,滋泥泉子镇东泉中心村村民舒向建一脸自豪。

  近年来,阜康市着力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初步形成“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垃圾围村难题迎刃而解,美丽乡村“颜值”更高。

  在阜康农村,每个村的巷道都摆放着垃圾桶,主要路口附近有垃圾箱,村民出门走不了几步就能扔垃圾。垃圾清运车每3天来一趟,集中收集、清运每家每户的垃圾,既方便了村民,也让村庄的环境越来越好。“以前垃圾大家都是随手扔,到处倒。现在有了垃圾桶,有专人管,不要说街上干净多了,就连房前屋后的死角都见不到垃圾了。”滋泥泉子镇八户沟村村民张建军说。

  据介绍,目前滋泥泉子镇9个中心村、33个自然村共配备垃圾桶800多个、垃圾箱400多个,加上阜康市配备的新型垃圾清运车,每个村的生活垃圾都会被转运到阜康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滋泥泉子镇东泉中心村,每户村民家门口都摆放着两个垃圾桶,一个标注可回收垃圾,另一个标注不可回收垃圾。7月8日上午,村民胡泉和妻子准备包饺子,收拾完菜叶,他们将垃圾随手倒进家门口的垃圾桶内。“每隔3天就有专人来清理,垃圾桶容量也够大,没有出现过装不下的情况。”胡泉说,现在村里有保洁员负责收集村民家门口的垃圾,整个村子都变干净了。

  垃圾桶的配备让村里的生活垃圾不落地,新型垃圾清运车则让垃圾实现了集中转运避免二次污染。7月10日下午,当形形色色的生活垃圾倒进铲斗,滋泥泉子镇保洁员吐尔逊尼牙孜·麦麦提轻轻按下按钮,车上的垃圾压缩设备就开始运转,只需几分钟,垃圾就“走”进车内。“以前村里的垃圾都是直接倒在地上,每次清运要好几个人把垃圾铲到车上再运走,特别麻烦,而且味道刺鼻。有了垃圾清运车,我们轻松了不少。”吐尔逊尼牙孜·麦麦提说。

  为了引导村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提高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阜康市各村镇想了不少办法。在滋泥泉子镇何家湾中心村村口的一家商店,《垃圾减量回收积分兑换实施办法》《垃圾分类表》《可回收垃圾积分兑换明细表》张贴在最醒目的位置,这家小商店负责村里可回收垃圾积分兑换。“之前没有人来换,主要是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店主辛艳萍笑着说:“现在用积分来换日用品的人多了,毛巾、牙刷、牙膏每天都能换出去不少,村里的环境也比以前好多了。”“酒瓶、破铜烂铁、纸箱,过去乱扔的东西现在成了‘宝贝’,攒起来可以兑换积分,积分攒到一定数量就能兑换日用品,我举双手支持这个制度!”村民李延军开心地说。

  早在2016年,阜康市就先后投入1.35亿元修建了2座生活垃圾中转站、1座分拣中心、1个150万立方米的填埋场,从硬件上完善了农村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为了彻底改变农村人居生活环境,确保村容环境天天干干净净、处处整整齐齐。近年来,阜康市不断探索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各乡镇在辖区每个村庄按每4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组建了农村清扫保洁队伍,明确责任区和保洁标准,对村庄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周边道路等实行定时清扫、及时保洁。如今,阜康市61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处理。

  如今,漫步阜康农村,美景随处可见,九运街镇王母桃园、滋泥泉子镇何家湾村百合基地……一系列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美化人居环境的同时,不仅改变了以往垃圾围村的顽疾,不少当地群众还依托美丽的生态环境吃上了“旅游饭”。

  一幅美丽、生态、宜居的画卷正在阜康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