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教室到街头巷尾,从代码世界到民生服务,从带动乡亲就业到帮扶青年创业,在党和政府的创业政策支持下,新疆英吉沙青年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先富带后富”,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更成为青年创业的榜样和引领者。

英吉沙县达斯罕送餐服务中心外卖员 (张素玮 摄)

3月2日,在英吉沙县某饭店,店内窗口整齐排列着一包包封装完毕的外卖,正准备送往顾客手中。身着印有“达斯罕外卖”红色骑手服的配送员们正有序排队领取各自的任务,争分夺秒以确保餐食迅速、安全地送达每一位客户。

英吉沙县达斯罕送餐服务中心员工阿依谢姆古丽·吐尔孙说:“我们到店里取餐,一般两三分钟餐品就能准备好,拿到餐后,按照软件规划的路线配送。从取餐到送到顾客手中,十几分钟就能完成。”

2017年8月,从新疆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的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回到家乡英吉沙。乘着“放管服”改革和就业优先政策的东风,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创办了达斯罕送餐服务中心。

英吉沙县青年企业家、达斯罕送餐服务中心负责人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说:“创业初期,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资金短缺。得益于当时出台的政策,我们申请了15万元的低息创业贷款和1.5万元的资金补助,获得了关键支持,平台也开始起步。”

克服资金难题后,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又面临着骑手和商家的信任问题。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说:“信任问题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那时候,我每天要去20余家饭店,向店家介绍我的公司和平台,努力让他们信任我。之后慢慢地有了第一批入驻的店家和骑手,逐渐地发展起来。”

英吉沙县达斯罕送餐服务中心员工合影 (张素玮 摄)

如今,那个起初仅有4人的外卖团队已发展为一个拥有40多名员工的稳定就业平台,不仅有效满足了县城居民的生活需求,更通过“送餐+育人”的模式,在工作间隙为员工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个人成长与稳定增收的双赢局面。

英吉沙县达斯罕送餐服务中心员工麦麦提热依木·阿卜来提说:“我在这里工作增收,也在这里学习。一开始,我对自己没有信心,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就一直鼓励我。现在我每个月有4000元的稳定工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成功不是偶然,大学时期的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就展现了他惊人的创业天赋。在自治区“双创”政策的支持下,他与同学组成4人团队,开发播放器软件,斩获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

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说:“大学期间的创业尝试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创业信心和勇气。从那时起,我便立志要建设家乡、回报祖国。”

英吉沙县达斯罕送餐服务中心员工合影 (张素玮 摄)

现在,作为喀什地区新联会理事、县工商联副主席和政协委员,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积极建言献策,推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他牵头组织的“创业导师团”已帮扶30余名青年创业者成功创业。

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说:“创业的目的从来不是我要赚多少钱,而是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看着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我也觉得很幸福。看到许多青年在创业路上遇到阻碍,我也会尽我所能提供经验和帮助。”

努尔艾合麦提·乌布力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生动写照。他不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创业天地,更在英吉沙这片土地上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激励着更多有志青年勇敢追梦,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张素玮)

编辑:姜茸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