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乌鲁木齐4月7日消息(记者郭璁悦 通讯员李晓玲)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39岁扩张型心肌病、全心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了双心室辅助植入术,如同给心脏安装了“双引擎”,分别给左右心室供能,此举开创了西部地区在该领域的先河,标志着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在终末期心衰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患者家属介绍,2022年患者首次出现心衰的症状,便开始各地求医。去年9月患者状况突然加重,活动严重受限,经多地寻求治疗仍无法改善,2025年3月12日前往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求医,在医院团队和政策项目的帮助下成功就医。

“我们开展了西部首例双心室辅助植入术,这在治疗心衰病人当中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心脏移植的供体短缺,导致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且家庭负担很重,有了这个机械辅助装置,它可以桥接心脏移植,让病人得到缓解、等到合适供体,它也可以达到一个永久的支持,对于不能选择移植的病人是一个有利的选择。”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援疆专家、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邓诚介绍。

心血管外科专家董念国教授介绍,这个病人手术前有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的症状,同时有双下肢的浮肿,在手术当中看到患者心脏扩大至原来的两倍,并且伴有肺动脉高压,用常规的心脏移植手术,风险也是比较高的,所以为他做双心室辅助植入术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心血管外科专家董念国教授带领第三人民医院心外科手术团队实施手术 (央广网发 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双心室辅助植入术是一种前沿医疗技术,目前在国内开展的例数非常少,在新疆更是史无前例。该手术不仅考验医生的专业技术,还对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严苛要求。

邓诚将参与心脏外科手术的团队比喻为一艘航空母舰。“这场手术相比其他的心脏常规手术来说,是有它的难点的。手术前期调整到术后康复,每一步都需要心外科、重症监护室、手麻科、体外循环组、超声科等10多个科室的共同协助。在团队的通力合作下,我们争取逐步把这个手术做成第三人民医院的一个常规手术。”邓诚说。

体外循环专家李平介绍,整场手术非常成功,在整个团队的精心策划以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手术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仅用了92分钟完成了双心室的植入,而且整个手术过程中没有输血,对这类危重患者实现了最优化的治疗,非常有意义。

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吴祖凯介绍,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正在接受精心的护理和康复治疗,恢复情况良好。

“这个新技术、新项目落地新疆之后,能够为更多的心衰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和新的治疗方法,也标志着我院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吴祖凯说。

编辑:丁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